怎样介绍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
2020-09-10许雯
许雯
古诗词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会介绍古诗词的内容、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以此来帮助学生阅读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讲解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手法的作用,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下面,笔者以“渲染”和“象征”为例,谈谈教师该如何讲解。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渲染”手法
渲染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在文学创作中,渲染是一种艺术手法,即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如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木叶渐落,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萧索凄凉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就是渲染的手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首诗歌,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渲染手法,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例如,在讲解《登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诗歌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使开头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来以‘猿多’著称,峡口也以‘风大’而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诗人登上高处,听到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的背景中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儿……”学生仿佛看见了诗人笔下的秋景,进而发现,首联用六个特写镜头来展现秋天的景物,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着力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
二、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象征”手法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象征能丰富人们的联想,使作品耐人寻味。古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使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借助某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讲一讲象征的艺术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的是梅花。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清新的笔调写出了梅花的傲然不屈,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如: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被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学生可以看出这首词其实是词人政治生涯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梅花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梅花依旧散发着清香。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了大量歌咏梅花的作品,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词人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他自己的影子。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梅花被人摧残,零落成泥,但香味如故。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词人一生与恶势力不懈抗争的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追求的形象写照。
总而言之,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艺术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