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大气环境保护的探讨
2020-09-10韩青华
韩青华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带动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但工业快速发展,也导致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总量不断攀升,其中气体污染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情况,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这种局面下,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新战略,旨在实现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绿色生态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供生存的良好环境。本文主要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大气环境保护领域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进行研究,之后结合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结果国情提出了保护大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議。
关键词: 生态文明;大气;环境保护;对策
党和国家在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客观分析研究后,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大气环境保护进行研究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作为环保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要不断推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成效。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生态学角度提出的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国家层面上看,就是要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保护者,而不是破坏者,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而不是生态遗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境治理等生态建设内容,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生态文明是比较先进的发展理念,是基于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的新兴文明建设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是简单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其中核心观念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责任,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统一,以两者的相融相促来推动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伴随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已经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已经出现了严重超标,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在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中,这些污染指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很重。要持续研究工业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生态文明的视角来探索现代工业的发展途经,让民众和子孙后代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
二、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概述
(一)大气污染的特征
大气污染事关所有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和其他环境污染相比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以空气进行传播,不会被任何介质限制,在大气流动状态下,能短时间实现大范围扩散,造成的污染很难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二是大气污染的防治难度比较大,在当今社会工业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气污染来源多而杂。大气污染近些年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雾霾天气,这种污染无处不在、人们无处躲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交通出行等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二)大气污染的种类
从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来看,主要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广域污染和地区污染、全球化污染等类型。针对大气污染中污染物的来源和特点,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煤烟型污染,主要含有化学反应生产的硫酸、盐类等组成的气溶胶污染。二是石油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气,以及使用汽油、柴油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主要是碳氢类化合物、氮氧化物,或者是此类污染物在光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化学烟雾污染。三是以上两种污染物混合产生的污染;四是特殊工厂生产中形成的特定污染,污染物特点由生产的原材料决定。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是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空气进行呼吸,人类就会死亡。大气污染中的污染物会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身体,导致身体内部受到伤害。主要的危害表现为,大气污染物浓度过高,人们吸入会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而且这种危害发生的速度快、覆盖的范围广,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数百人的生命消失。在污染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出现慢性病。二是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存在于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植物叶面受到伤斑,叶片死亡掉落。虽然有时候植物外观上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如叶面枯黄,但可能内部已经丧失了生机。
三、国内大气污染防治的现状
(一)国内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过程
国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国家开始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推出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工业“三废”的排放标准。在1987年,国家正式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到法律法规的管理范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工业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等危害表现的更加明显,国家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利用十年来实现对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环境综合治理。进出新世纪后,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突出,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成分更复杂,也更容易发生变化和移动。在此情况下,国家从2010年提出了协调治理大气污染,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让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国内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我国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主要采用了三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强化立法,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排放。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过于依赖石油、煤炭能源,是导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专门出台了节约能源法,要求全审核都遵循这一法律,走能源节约型发展之路,同时国家出台了多种扶植政策,鼓励发展使用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三是大力发展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环保行业。
四、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大气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大气环境污染具有季节性高发的特点,各级政府要在秋冬等大气污染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对本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可能出现的大气污染源企业进行整治。
(二)不断规范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
排污管理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大气污染处理的源头。抓好排污管理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工程中对大气污染处理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政府要不断规范大气环境排污管理,对本区域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特别是对污染企业监控更有力度更加严格,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对未达标的污染物进行治理,以关闭整顿等形式防止污染物的偷排。
(三)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深化绿色造林工程
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污染保护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植物净化空气的效果非常显著,各种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要结合地区特点持续深化绿色造林工程,将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理念渗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促进城乡建设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在工业区设计规划中,注重利用绿化带、防风林和居民区进行隔离,避免工业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将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综上研究,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对大气环境保护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落实,政府要引导社会上的各类资源都以生态文明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保护大气环境不被破坏。要发挥联动协同作用,还百姓一片蓝天白云,给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袁野.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气环境保护[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10).
[2]姜青新. 提高立法质量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开征求意见[J]. WTO经济导刊, 2014.
[3]王玉庆. 关于提速雾霾综合整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J]. 环境保护, 2013, 041(0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