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小型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出路

2020-09-10刘佳民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金融脱媒”的产生原因、形式及现状的比较,分析外国中小型银行在应对“金融脱媒”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本国国情,运用中介机构理论以及麦肯锡三层面理论来探讨中小型银行可能的转型之路。通过对中小型银行的分析发现,要想在当今市场下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抓住机遇,结合自己的优势,把握区块链的开发,转型之路必须提上日程。

关键词:金融脱媒;中小型银行;发展;转型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我国众多金融融资产品不断涌现。这些金融融资产品的产生,促进了直接融资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银行资产方金融脱媒,且不断深化。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断强化,主体类型及需要走向多样化,客观上促进了证券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加大了风险,活期存款流向其他理财方式。在这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来发展已经行不通了。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中小型银行面临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本土银行,国外的银行也对我国中小型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已经经历过三次“金融脱媒”的美国来说,美国的中小型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这个环境之下,我国中小型银行无论是在经营定位、选人用人方面还是风险管理、资金来源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1.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小型银行现状分析

1.1中小型银行的定义

本文对中小型银行的定义为除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的统称,具体可以化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其中在本文中特指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以南京银行为例。

1.2中小型银行的发展现状

1.2.1从金融机构数量角度分析

据2017年统计,我国金融机构设立情况中,银行机构主要还是占大多数,共有4475家,保险机构次之,共有470家,最后就是证券机构相对较少,有414家,当然这些还没统计包括交易所、咨询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金融机构。由此可见,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非常大,既有大型银行的竞争,还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威胁。比如,南京银行到目前来看,分行仅有17家,扩大竞争力仍需保持良好发展。

1.2.2从资产结构角度来看

以南京银行为例,搜寻它2008—2017年每年第四季度贷款占存款比同比具体数据,从结果可以看到,在2008—2017年期间,无论是贷款还是总资产都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除了2009、2015、2017三个年份略有上升,其他年份都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南京银行资产方的金融脱媒已经逐渐深化,企业向南京银行贷款的情况或者比重越来越少,而此时,南京银行的总资产却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南京银行已经将资产来源业务逐渐向其他业务倾斜。可以再看看贷款与GDP的比值,可以看出南京银行金融脱媒资产方在逐渐改善。

从南京银行的负债来看,南京银行在2008—2017年间每年第四季度存款和总负债都呈现上升趋势,也和资产业务一样,存款业务与总负债业务的比值从2008年的0.761630434到2017年的0.673490375,虽然中间有些年份的比值稍有增加,但是总体来看,比值还是呈下降趋势。这也就说明,南京银行的负债方也出现了金融脱媒的现象。

1.2.3从运营模式来看

以南京银行为例,南京银行同大部分银行一样主要依靠传统的盈利模式,通过利差来赚取盈利。但是近年来,南京银行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盈利模式,逐渐向曾不太重视的中间业务靠拢。

从经营数据可以看出,南京银行利息收入渠道逐渐多样化,南京银行在贷款利息收入和同业拆借利息收入逐渐下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证券投资和理财产品业务。投资于证券收入历年占比相对来说较为平稳,但投资于理财产品这一渠道,利息收入占比变化就非常大了。从2011年不到10%的占比,到2016年占比竟然已经达到了接近36%。在可以看出,南京银行的经营业务重心虽仍以贷款为主,但慢慢向其他业务倾斜。

2.我国中小型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2.1过分扩张导致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在满足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8%的资本充足度要求情况下疯狂贷款,在不考虑信用或考虑信用门槛较低时,都出现了一些不良贷款率。而且从这个图表也可以看出,各个季度农商银行为榜首。在其他银行保持2%以下的不良贷款率情况下,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且突破3%大关。例如,以南京银行为例,2015年,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额有19.4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较年初有所上涨。但是相比于2014年来说,不良贷款余额就增加了4.44亿元,同比增长了29.6%。而且南京银行的关注度贷款增长较快,呈现非常大的增长速度。

2.2人才培育方面缺乏,缺乏创新

从近年来银行招聘看出,招聘大多是懂传统业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缺乏管理型、研发型人才。因此很容易就造成了中小型商业银行缺乏动力,只能依靠模仿五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经营。而且,据调查,大型银行的培训体系建设的非常好,员工从业都经历过一系列的培训,因此上手快,而且一起交流,容易产生很多新的理念和创意。而中小型银行显然在这方面做的不足。尽管中小型商业银行也在人才培育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由于培训理念出现问题,注重短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持续的培训,因此中小型商业银行有很大的潜力。例如,南京银行的招聘重客户经理,技术性较少。

2.3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抵御风险能力

中小型商业银行现今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自于利率市场化。由于市场的影响,利率风险很容易波及到其他中小商业银行。这时,中小型银行为了扩张,忽略了信用评级,各种不良贷款便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农商银行情况最为常见。而且农商银行规模小,经不起太多风险的冲击。根据前面所列数据就可以得出,在2017年,农商银行在资本充足度达到标准的情况下,疯狂扩张,导致了不良貸款率遥遥领先于其他银行,而且不良贷款率还随着季度呈增长之势。如果遭到冲击,必将是重创。

2.4资金价格方面水平不足大型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挤压了银行业的获利空间,而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价格的保本点不足资金和银行的规模大小呈正相关。而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竞争时,就因为这个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中小型银行的资金价格。这样,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面对其他银行的竞争也是一个中小型银行必须考虑的问题。

2.5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收入占比仍较小

根据数据显示,中小型银行已经逐渐向中间业务转移,中间业务收入不断上升。比如,南京银行的非标业务收入就上涨的非常快,而且速度斐然。但是,南京银行有着大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通病,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的特点,所以单靠这方面的收入难以覆盖金融脱媒导致的资产负债方脱媒的不良影响。就比如南京银行,据2016年数据表明,它只有17家分行和161家分行机构。相对所有大型银行或者其他非银行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它的存贷款吸引力就没有那么大。所以,中小型银行由于规模小的问题导致发展受限,所以尽管发展了中间业务,但仍难以改变金融脱媒的现状。

3.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小型银行的出路研究

3.1中小型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3.1.1客户基数大,市场广阔

中小型商业银行主抓主要客户,不要什么客户都想一把抓住。中小型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上就应该对应的是中小型企业。虽然说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但是中小型企业数量多,活力大,未来的成长性很高。中小型银行应该主动给予中小型企业贷款扶持,抓住中小型企业这个值得抓住的客户,与中小型企业一同进步。

3.1.2地缘优势,本土化强

中小型商业银行一般都服务于本地经济。例如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厦门银行等区域性银行,一般都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可以抓住当地政策支持。这样抓住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熟悉当地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资信和经营能力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推动中小型银行的规模逐渐变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发生。

3.1.3灵活性强,决策效率高

中小型商业银行规模小,内部结构层次也少,这在某一方面来说也是它的一大优点。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内部结构比较简单,部门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审核程序之类的比较快捷。这些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是在战略上制胜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利因素。快捷的信息传达,能够更快攥住时代的脉搏,把握住时代的机遇,这些在大型商业银行角度看,确是因大而产生的结构的僵化。

3.1.4信息和成本优势明显,合理控制能降低信贷风险

中小型商业银行近年来由于疯狂扩张,信贷风险严重,不良贷款率稳健升高。但其实,根据中小型银行的分布可以看出,它们能够获得来自企业的信息较大型银行来说更快更完整,而且它的获取渠道非常广,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要中小型商业银行找准定位,不疯狂扩张,紧紧根据信用评级体系来相应的贷款,信贷风险、不良贷款率皆可以降低。

3.2中小型银行的出路

尽管金融脱媒现象还在深化,但是银行业的资产负债2017年总体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且,数据表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总和已经达到了可以和五大行相比较的程度。因此这给中小型银行如何转型、如何发展给出了经验。下面,将运用麦肯锡三层面方法,进行对中小型银行的转型发展之路给出建议。

3.2.1精准定位,把握核心业务

根据麦肯锡三层面理论来说,第一要义就是守住核心业务。中小型银行的核心业务就是对接中小企业。因此中小型银行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定位,扶持中小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同进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然后针对性给出相应的服务以及业务拓展,切不可跟随大型银行的步伐。毕竟把业务做全,中小型银行还没有这样的资金支持,所以摈弃给随式思维理念,做精做优,才是正确发挥自己灵活高效优势的做法。例如,中信银行在2007年推出了一款私人银行业务—基金专户,针对个人进行需求提供。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对这些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由一对多模式已经转变为一对一模式。这种服务虽然前期成本较高,但客户忠实度和信赖度也会提高,有利于形成长期客户和激发潜在客户。而招商银行注重零售业务,据2017年统计,客户存款总额达到了39742.1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4.5%,活期存款比重也达到了61.04%。这在整个银行业吸收存款都比较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好的业绩,值得借鉴。

3.2.2抓住当前机遇,大力发挥中間业务

麦肯锡第二要义就是抓住现在面临的机遇。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而且居民对整个银行业的信心不足,活期存款越来越流向于股票证券等市场。因此,加大与证券业的合作,积极参与进去,开展相应的资产管理、咨询业务,可以赚取相应的佣金费用。混业经营的形式在整个金融业已经普遍了。混业经营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型银行,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租赁控股公司。在我国,第二种情况更有可能。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是代收代付、支付结算,也可以是资产管理业务;但是尽可能的发展与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更有优势的发展下去。

3.2.3开发潜在业务,在产品业务方面积极创新

麦肯锡第三要义就是要积极创新,增加技术支持。根据中小型银行人才培养来看,较多都是懂传统业务,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而在这方面,大型银行业却有着一系列的培养体系。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无疑是时机和技术占优势者优先。因此,要想在产品开发上,必须引进技术型人才,能够结合时下的技术创新开发出一款款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摆脱不肯在产品创造方面花费的想法,优先开发这个行业,未来的前景就比较好。例如,当前,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就是一块待开发的领域。能紧紧抓住这个潮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去,积极在技术方面提高竞争力,客户必将会增加对银行的信心,流动存款也将会有提高。

4.总结

利率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也就很普遍了。虽然对于我国中小型银行来说,这无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方和负债方的技术脱媒。但是,结合数据来看,我国中小型银行存贷款整体还是逐年有所增加的,可增长速度却在不断放缓。因此,中小型银行积极面对金融脱媒必不可少。此外,根据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得出,中小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中小型银行应该正视自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本身的优势,认真分析并开拓创新,准确转型,必将能够把挑战转化为机遇,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1972《国民财富的性质原因的研究(上卷)》[M].商务印书馆.第296页。

[2]大卫·李嘉图,1972《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

[3]曹啸,2006:《金融脱媒在美国现代商业银行》[J].现代商业银行,第3期:P60-62。

[4]邓向荣,2006:《金融脱媒理论及其演进》[J].经济学动态。

作者简介:刘佳民(1996-),男,汉族,江西吉安,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学历:金融学硕,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