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影响分析

2020-09-10陈文涛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投资行为心理因素

摘要:现如今,中国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少,投资能力尚未成熟,这就导致由他们支撑的证券市场并不稳定。而且在这些投资者中,很多人都是偏向非理智类型,容易产生冲动,做出的投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很大可能性导致损失资产。因此,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人们需要依据自身的经济情况,考虑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购买合适的产品。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心理因素

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越来越繁荣,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开始优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现如今能够实时了解消息,消费观念也受到这些消息的影响开始改变。大多数居民的资产累积到一定程度,拥有的闲钱也逐渐变多,因此,很多人都将目光转向了投资产品。但是,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人们對于这个市场的了解并不是非常充足,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所谓“高手”的影响,跟风投资,最终对自己的资产造成损害。因此,个人投资者需要明白,选择自己了解且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并且把握好投资心理,时刻警惕自己不要盲目投资。

1.购买高风险投资产品的投资心理

证券与期货类的产品对于投资人的专业程度要求较为严格,这是因为其风险较高。在购买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分析以及判断,同时也需要进行仔细地观察,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并且能够从这些信息察觉到未来趋势。这类产品受到外界的影响非常大,其最大的特点也是价格起伏大,投资者一旦购买可能会获得巨大的回报,也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

但是,由于个人投资者经常很难接收最新消息,对后续市场的判断容易出现意外。他们在进行投资之前一般都会非常看好后续市场,会过度自信。但是一旦发现重大失误,那么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而最后产生绝望,自我厌恶。最终会造成严重失误往往就是极其渴望取得更多的回报,且能快速地赚一笔丰厚的资金,这些非理智的心理因素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2.购买中等风险产品的投资心理

中等风险包括基金、保险类产品,它们的风险比证券、期货类的产品低,但是却比债券、理财产品、储蓄要高。购买中等风险的产品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不需要高,但是也会出现损失的情况。一些厌恶高风险类的投资者通常会选择中等风险的产品,他们可获得的投资回报可能会少于购买高风险产品,且回收时间较长。相对于证券和期货类,普通大众对中等风险产品的认知可能更少,不过,如果有些投资者在这其中获得一定回报,也会形成羊群效应,吸引更多人开始投资。

2.1投资基金

相对于投资证券和购买期货类产品,个人投资人选择基金的进行投资的风险会较低,可能造成的损失比较小。随着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完善,现如今已经有许多基金公司。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基金众多。但是事实上许多个人投资者对于基金不是非常了解,不明白这些产品是什么盈利模式,是什么结构,更是不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风险,只觉得基金风险较小必定稳赚不赔。然而,由于人类具有的心理因素,即使是选择投资基金也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损失。2020年7月份的时候,许多新闻都说“牛市来了”,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扎进市场,然而没过多久,股市大跌,许多初次投资者看到损失过大,忍不住卖掉,损失惨重。后续市场回暖,这群投资者又抑制不住想要快速赚钱的心理,再次进行投资,然而股市行情起起伏伏,基金投资者将基金视为股票,不断将基金买入和卖出,投资者们的损失越来越多大。其实这些投资者在一开始投资的时候往往连基金的类型都分辨不清,不明白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有什么区别,也不明白如何去选择优质基金。他们往往就是受网络上的信息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在对基金了解不深的情况下,盲目跟从,大多数人买什么基金,普通的投资者就也跟着买入,缺乏自己的判断。更有投资人跟随“高手”买入一样的份额,却忽视了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最终的损失金额超出了自己可承受的范围。这便是羊群效应与赚钱效应结合的效果。一部分个人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受到损失后,才会去搜寻各种理财知识,去了解基金的相关资料,了解越多,心理冲动也就越少,开始学会了理性投资。当然,也有一部分个人投资者在感受到风险之后,坚决退出,及时止损,在往后只购买风险更低的产品。

2.2投资保险

保险产品里有许多是属于可分红的类型,同时也具有保障性。个人投资者如果购买这类保险产品,他们只需要定时投入资金,每年都可以取得一定的分红,其收益率要高于低风险的产品。闲余资金量较大的人通常都对保险产品有投资需求。

3.购买低风险产品的投资心理

低风险的产品有: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和债券类产品。购买者会选择这类产品一般是想规避风险,拥有极度厌恶风险的心理,想要让投资的产品能够稳赚不赔。只要有一定的回报,而且一般都不会出现损失,那么足以吸引他们进行购入。

3.1储蓄存款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百年以及成立初期,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不优质,贫困的生活导致中国人一直秉持省吃俭用的理念,喜欢积攒资产,完全与西方的用钱理念相反。因此,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在银行进行存款,虽然利息较低,但是风险非常小。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理财支付的软件,例如:支付宝。在支付宝中,将钱存入余额宝每天也能赚取利息,余额宝早已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理财的选择。

3.2债券类产品

为了国家的建设发展,企业债以及国债等等债券也成为了人们的理财选择。购买债券产品可获得的利息比银行存款高,但是不能灵活取出,有一定的期限。对于资产丰厚,闲余资金量大的投资者来说,选择这类产品可以保障能够收取一定的收益,降低了投资风险。

3.3理财产品

这几年来,理财产品也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因为它的灵活性较债券来说比较高,利息也不低,而且期限可供选择。投资者可自由选择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产品,可以降低出现急用钱但是却不能取用的风险。

总而言之,会选择债券、银行存款以及理财产品的人都是保守型投资者。他们通常对于收益没有过大的欲望,也没有过度期许产品价值能够快速上升,但是却非常担心损害自己的利益,十分厌恶风险。这种类型的购买者属于理智型投资者。

4.投资P2P网贷的投资心理

P2P的英文是peer- to- peer,即是平台将个人资金汇集起来,再给需要资金的个人贷款,是中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行业。但是,该行业各个方面都不成熟不健全,经常发生各种意外,对许多投资者造成的损害巨大,而且对社会也造成消极影响。借款者能够经过这个P2P网贷平台进行无抵押的贷款。而出借者则可以在这个平台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其收益比银行、基金、保险以及债券都要高。很多血本无归的投资人都是对于该行业的了解不深,听信前期获取大量收益的投资人的话,盲目投入本金,最终投资失败。因此,国家也开始对P2P网贷进行整顿,正在努力健全相关制度,但是近几年仍陆陆续续有P2P“爆雷”,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出具更加完善的规范,努力遏制这些情况的出现,降低市场消极情绪,维持社会稳定。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也需要加强警惕,拥有良好的投资心理,懂得“收益越大,风险越大”,对于不了解的行业要谨慎观望,仔细调查,再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5.对于个人投资行为的建议

由上文可知,大多数投资失败都是由于购买人盲目跟从、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加强人们对理财知识的了解非常重要,需要让他们明白风险和收益是共同存在的。对于个人投资者以及完善投资市场有几个建议:首先,加大宣传风险的力度。投资人需要克服自己的赌博心理,让任何决策都是在理智下决定的。国家应该在网络上多加进行相关的宣传工作,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有关知识,借以保护广大投资者;其次,个人投资者也需要积极汲取理财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再进行高风险投资操作。与此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人性弱点进行深度了解,拒绝过度贪婪也克服过度惧怕。这样在投资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国家可以减小干预市场的力度,让投资者能够对国内市场抱有积极的态度,让市场的调解作用能够实现。同时,政府也需要整顿媒体,减少假消息的出现,尽量维持市场的稳定。

6.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近年来人们开始变得富裕,手中的闲钱也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投资,与之相反的是,需要更加谨慎。在投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避免盲从,拥有自己的判断,克服人类心理弱点,并且要不断补充投资知识,提高投资水平。在具有一定水準之后也不要过度自信,要降低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卫平.个人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8-19.

[2]安永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成因探讨[J].商,2016(12):191-192.

[3]郝紫琪.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个人投资心理行为分析[J].现代商业,2017(26):91-92.

作者简介:陈文涛(1982—)男,汉族,陕西咸阳,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本科法学学位,上海远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金融股票投资模型。

猜你喜欢

投资行为心理因素
社会资本、政治关系与公司投资行为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
我国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融资结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城市文化环境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