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9-10李敏曹新征

临床医学前沿 2020年4期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疾病心理治疗

李敏 曹新征

摘要:目的:分析对处在康复期内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开展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68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并依据治疗差异性分组,对照组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同期观察组增加心理治疗,比较2组的疾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疾病康复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5.29%,且P < 0.05;2组入院时SSSI、SES、SCCS量表评分对比中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SSI、SES、SCCS量表评分降幅均大于对照组,且P < 0.05。结论:针对康复期内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精神疾病;康复期;心理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Method: 68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reatment differences. The control group maintained the original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eas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isease rehabili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06%, which was 85.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 < 0.05; the scores of SSSI, SES and SCCS in the two groups at admission wer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SSI, SES and SCC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during rehabilitation peri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Keywords: Mental illness; rehabilitation period; psychotherapy; effect

一、前言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类社会、环境、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患者大脑功能发生失调,从而造成认知、行为、情感以及意志等方面精神活动出现障碍的临床疾病[1]。该疾病的病程迁延且根治难度高,同时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使得患者出现显著的社会功能缺陷,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所以探索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来促进其康复,并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至关重要[2]。进入康复期患者相关方面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患者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这也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以及早日回归社会等產生较大影响,为此做好患者康复期内的积极治疗和干预至关重要。以下将分析对于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开展心理治疗的临床价值。

二、资料以及方法

(一)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68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依据治疗差异性分组,即观察组:34例,男/女:18/16,年龄23~68岁,均值为(39.2±0.5)岁,精神疾病病程7个月~6年,均值(3.2±0.4)年。对照组:34例,男/女:17/17,年龄21~69岁,均值为(38.6±0.6)岁,精神疾病病程5个月~6年,均值(3.4±0.3)年。2组临床资料对比P > 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仍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同期观察组在疾病康复期运用心理治疗,具体如下。

1. 准备阶段

在心理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相关疾病资料以及社会资料等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例如,疾病的诱发因素、家庭社会背景、婚姻恋爱时、工作能力、性格特点以及人际环境关系和患病前的学习状况的。

2. 治疗阶段

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安静的环境,使患者和医生保持独处,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沟通与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鼓励并引导患者倾诉想法,从而理解患者内心存在的问题,给予患者耐心的聆听并尽快取得其信任。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存在的相关心理问题帮助分析并给予解释,同时协助与患者共同探寻心理问题的病因所在,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同时对于患者的相关问题进行帮助和解决,通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该疾病具有较高复发率的原因,同时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逐步消除存在的病耻感,并提升其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缺陷是造成不善交往和不积极主动的重要原因,从而鼓励患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类学习与实践。

3. 巩固阶段

与患者进行反复的沟通,并给予积极的心理认知治疗。尤其是针对存在病情反复情况的患者,需要耐心详细地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患者纠正存在的错误认知,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自我锻炼中,从而巩固其恢复阶段的治疗效果。

4. 時间安排

患者每周需进行3次的心理治疗,每次时间为1小时,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心理治疗时间。2组患者共计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

(三)评价标准

1. 应用简明精神疾病评估表(BPRS)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显效:即患者的BPRS评分下降 ≥ 30%,同时BPRS评分 < 30分;有效:即患者的BPRS评分下降10%~29%;无效:即患者的BPRS评分下降不足10%。

2. 分别应用SSSI社会功能量表、SES自尊量表以及SCCS自我和谐量表对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的疾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3]。

(四)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 ±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 < 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疾病康复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5.29%,且P < 0.05。具体数值详见表1。

(二)SSSI、SES、SCCS量表评分对比

2组入院时SSSI、SES、SCCS量表评分对比中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SSI、SES、SCCS量表评分降幅均大于对照组,且P < 0.05。具体数值详见表2。

四、讨论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精神疾病患者处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人格崩溃、知觉障碍以及思维障碍等,并且依赖药物治疗[4]。当进入到康复阶段患者的思维障碍明显缓解,并且情感反应也比较协调,处于该阶段适合给予患者心理治疗,这也有利于患者心理重建,通过应用心理治疗,能够帮助缓解并预防患者的精神和认知功能衰退,同时有利于提升其适应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5]。近年来,诸多国内外研究通过应用心理治疗来帮助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6],如有国内研究中发现[7],应用人际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提升处于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

另有研究发现[8],运用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特别是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应用心理治疗与同期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相比,结果提示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笔者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通过观察发现许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患病之后具有不同程度的被动治疗情况。如表现为回避和退缩的,行为缺乏良好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大部分患者都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并且在进入治疗阶段后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度相对较差,这也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以及社会功能提升等产生较大影响[9]。通过运用心理治疗,能够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可针对性地避免上述问题。例如,在心理治疗之前预先设计相应的治疗思路,在治疗过程中带领患者不断地完成自我探索,帮助其解决存在的精神和心理问题[10]。

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治疗SES得分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提示,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提升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自尊水平。并且观察组经治疗后SSSI与SCCS得分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开展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以及自我和谐能力,具有良好且持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中运用心理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康复期内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萌,李钰婷,吕钦谕,易正辉.精神疾病患者自杀与心理健康素养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 2020,36(01):71-74.

[2]刘立伟.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36):188-189.

[3]戴春燕,余旭芳,余燕芬,叶海燕.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9,22(S2):244-247.

[4]张爱景.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1):203-204.

[5]徐健康,谢国玺,赵怡,崔中芹,王灵灵,崔永霞.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精神卫生知晓率及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3):10-11.

[6]郭美萍,郝军锋,凌秾喜,易焕文.伴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 2019,43(05):437-438+441.

[7]李莉,周红芳,朱兵晓.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6(08):141.

[8]汪云芳,曾爱华,傅丽,郝军锋,李峰,张会娜.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8,25(34):167-170+191.

[9]王晓,虞恋,陶晶.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25(10):115-117.

[10]李丹.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7,33(24):151-152.

猜你喜欢

康复期精神疾病心理治疗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分析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