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方法研究
2020-09-10吕留
吕留
摘要:机械设备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建筑工程建设,机械设备的身影随处可见。在秉持科技强国理念的基础上,近些年,我国机械设备的研发水平大幅提高,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不同领域工作的兼容性有所提高,设备所能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而且,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与信息技术产生融合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机械设备也会变得越发集成化和智能化。不过,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故障,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检修。本文简单总结了几种机械设备的检验检测方法,归纳了几种针对设备维修和检测问题的优化方法,希望对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方法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水平取得了大幅提升。取得这一成果离不开工业的推动,而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又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机械设备制造水平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尤其在重工业生产方面,帮助企业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再精良的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出现问题。要想让机械设备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性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和检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设备的运转效率,还能通过生产力的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机械设备的检测技术方法
(一)温度检测技术
对于重工业企业来说,日常生产的任务往往比较繁重。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温度会产生变化。对温度进行检测能够比较有效地确定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因为有很多故障都是由于机械设备发热过度引起的。通常来说,温度检测技术不仅效率较高,而且操作比较简单。而且随着我国机械设备研发水平的提高,很多设备内部都能够借助传感器实现温度的自检。我这种检测技术的具体分类来说,可以分为接触式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和当前检测的具体需求,检修人员应酌情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正在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时,应尽量使用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它安全性高,还能够避免和机械设备进行接触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无损检测技术
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也比较普遍。由于机械设备多为金属材质,一旦发生故障,金属的表面或者内部就有可能产生物理结构的变化。这时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就能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问题。现如今,我国比较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磁探伤技术、超声波探伤技术、渗透探傷技术等。相对来说,无损检测技术实用性更强,能够发现机械设备内部的细小问题。
(三)油液分析技术
油液分析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铁谱和频谱分析技术。对于重工业企业来说,机械设备往往要承担高负荷的工作。很多机械设备都要配备液压系统。在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测时,油液分析技术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它能在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测的全过程中加以使用,比较全面的反映液压系统的问题。然而,这种技术也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首先,这种技术对使用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而且要想获得精确的结果,还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其次,这种技术对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技术的使用。
(四)振动检测技术
对于某些特定的机械设备来说,使用震动检测技术也能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人员要对设备的机械结构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判断异常震动的来源。这种技术对检测人员的经验也有一定要需要检测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细微的震动异常,利用视觉或者听觉对振动或振动发出的声响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机械设备的故障。
二、机械设备检修与检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专业团队不够健全
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测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尤其对于重工业企业来说,经验不足或者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当不仅不能在第一时间让设备恢复正常的运转,严重的还有可能给机械设备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检修检测水平虽然取得了大幅提高,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企业,在设备维修与检测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完善的检修检测团队,职能的缺失和分工的不明确共同造成了企业在设备检修方面的不利局面。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还会逐渐加重。如果机械设备的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积劳成疾,最终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在机械设备使用条例中,缺少预防性与故障性维修相关制度
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机械设备的使用,永远都是预防大于维修。在日常的使用中,企业就要制定完善的机制,确保机械设备的相关故障预防工作落实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有一小部分企业或因为节约开支,或因为其他原因,并没有通过设备和制度的完善,落实故障预防工作。在机械设备使用条例中,也没有重点标明设备的相关维修制度,没有将过往的维修维护记录充分细化,使得故障预防工作往往没有重点,无章可循。
三、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问题的改善措施
实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测时应先完善建立工作机制和制度,支持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再配合上机械设备的预防性以及故障性维修,这样就可以实现问题的合理改善,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稳定的使用。
(一)实现机械设备维修和检测制度的建立健全
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维修检测制度的建立健全,就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维修进程进行指引和督促。企业在具体的岗位之中还需要明确对应的责任,设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企业应做好每一位机械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这也是促进检测人员、维修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双方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熟悉工作内容,为今后开展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通过有效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机械设备检测及维修处理的规范化,最终为企业日常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企业针对机械设备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维修检测制度,明确检测与维修的分工,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人头,让接触机械设备的每一名员工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管理机械设备时,管理人员还应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借鉴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先进经验,保证提高机械设备完整性,能持续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加强落实机械设备的预防性及故障性维修
在维修机械设备时,预防性维修占据主要地位,要求使用机械设备的每一名工作都树立正确是工作态度,做到预防为主、保养为辅。从企业的角度看,每一天都应实施一次小保养,每一周实施一次大保养,同时做好机械设备保养记录;当机械设备投入运行以后落实保养工作,增强技术人员保养机械设备的意识,定期保养设备,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降低故障发生率的同时节省维修机械设备的费用开支,达到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预防性维修又被人们称作周期性维修,即企业在机械设备没有发生任何故障的情形下进行的维修工作,一般包含了大修与小修两种方式。而故障性维修就是在发生故障以后由企业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处理,排除故障。这就需要机械维修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仔细检测设备,找到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在各行各业中,机械设备都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它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人工的误差,让很多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不过,企业要想让机械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测与维修工作。本文总结了几种设备维修和检测的方法,希望对相关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振杰. 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思考[J]. 内燃机与配件,2020(01):168-169.
[2]普亚松,郭德伟,张文斌. 故障诊断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J]. 工矿自动化,2015,41(04):36-39.
[3]张尚书. 基于机械设备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19(02):192-193.
[4]刘宝友,方攸同,魏金祥,王永亮. 状态维修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检测更换策略[J]. 机械工程学报,2006(0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