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方向
2020-09-10刘海燕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结合目前解决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从金仓街道实际出发,以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突出党组织优势和农业绿色高质的产业优势,选择“党组织领导、高效农业产业化引领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一、总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
依托“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现代乡村发展组织体系,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为契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核心,通过组织引领、产业融合、科技带动、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将示范区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二、具体目标:
(一)实现农业高效。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主线,打造集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美丽乡村示范片。二是以转变海洋渔业生产方式为主线,规范沿海领域的海洋生物增养殖基地,壮大发展生态化海洋牧场,打造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海洋生物增殖养殖示范区。
(二)实现三产融合。围绕高效农业,发掘本土乡村文化,促进绿色生态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依托渔区风情风貌,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渔业,特色乡村旅游,打造集观光、休闲、居住于一体的海洋文化特色小镇。
(三)实现村居美丽。通过示范片生活生产环境全面治理和核心村重点打造等途径,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示范区村容村貌,打造美丽村居。
(四)实现农民富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确保示范片内村均集体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对有一定管理理念、经营头脑的农民,进行再培育、再教育,确保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打造“一懂两爱”新农人队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
(五)强化党建引领。组建示范片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建设及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强党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能力,构建全域覆盖的党员联户机制,夯实党组织在示范片的群众基础。
三、总体布局
按照烟台市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遵循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定位指导,满足农业农村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求,在与水利、工业、林业、旅游、物流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根据示范片产业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以振兴乡村,藏富于民为目的,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农业主导、以点带面、区域联动原则,将示范区总体布局为南北两个板块。南片是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块,北片是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滨海旅游板块。
第一,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新六产”,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建设,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科技支撑,生态安全和要素保障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打造现代田园农业板块。
第二,推进海洋养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着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化、无害化、节能化、循环化“四化合一”的现代化生态耕海牧渔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海洋渔业,建设一流海产品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实行集团式组合和管理,促进海洋渔业生产集约化、集聚化、集群化、集团化,打造生态海洋经济滨海板块。
第三,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局深化乡村振兴
立足示范片绿色生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推动全域旅游,将休闲旅游元素导入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海洋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项目,真正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板块。
通过总体布局,实现涉农资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有的放矢、有效统筹和合理配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前期实施的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为基础,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为支撑,以示范片创建为载体,统筹规划,集聚资源,强化指导,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统筹推进区域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创造经验、树立样板。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提供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多种创建模式。二是坚持规划引领,连片打造。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等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建设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以点带面、连片打造、整体推进。三是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依托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等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改革创新,实现重点突破。四是坚持三级联动,梯次推进,形成三级联动、梯次推进工作格局,合力推动示范创建。
五、发展方向
在示范片党委带领下,通过“党组织领导+合作社经营+农户经营”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按照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多元推进“农业+”模式,使农业与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深度结合。
第一,筑牢物质根基,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涉农资金,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突出高端果蔬和生态化、集约化水产养殖产业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以高效农业为核心,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种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全新产业融合体系。
第二,把握关键所在,双向渠道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聘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依托人才培训机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通过人才引进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双驱动人才振兴模式,实现农村在一二三产的多元合作。
第三,继承历史传统,多节点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统筹利用涉农资金,通过打造徐家乡情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展示红色历史革命,把示范片整体打造成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示范教育基地。通过打造胶东渔民传统居住文化,重塑示范区内的乡风民风、推进乡村治理章程,彰显示范区特色的村落生活风貌和时代新风。通过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现乡村居民的娱乐,医疗,教育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村民的村落认同感。
第四,关注内在要求,多措并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持续保持示范区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遵循“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在示范区内提升整体居住环境;通过修缮传统民居,实施亮化绿化工程,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做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实现绿色循环。
夯实党建基础,全面覆盖实现乡村组织振兴。持续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水平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崔家村为中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周边村庄,以区域化党建突破行政村壁垒,推进公共服务、村集体经济和社会治理三元变革提升,统筹区域发展资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区域乡村乡村联动振兴,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作者简介:
刘海燕,女,大学本科,山东烟台莱州金仓街道办事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