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榜样示范教育的现状与原因探究

2020-09-10陈琛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榜样大学生

陈琛

摘要:榜样示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认为,从模拟动作到掌握语言,从人生态度到人格形成,都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教育法的观察和模仿中完成。榜样示范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常见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榜样;榜样教育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期是一个既具生机和活力,又充满矛盾和困惑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他们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反思精神的觉醒,他们对榜样的追求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尤其在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榜样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思想教育工作者又应该如何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发扬榜样教育的激励作用,如何科学合理的树立榜样典型,能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生活向导、学习楷模是需要我们值得认真探究的新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一)榜样树立不规范,虚构或夸大榜样形象,使榜样示范作用下降

首先,在榜样的选择上出现榜样的原型树立不当,虚构或夸大了榜样的形象,以致出现榜样的泛滥化,使大学生对榜样典型产生反感和不屑,并开始从盲从走向麻木;其次,在榜样的选择上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在对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的夸大、拔高,甚至于人为“虚构”,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的形象,同时过多掺杂各种人为因素,没有做到客观性、代表性、群众性,使树立的榜样典型不具备公平性、科学性,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所以在榜样的树立和选择上应该是多样的,提供适合大家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向,这样就可以让有着不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学生都有自己追求学习的榜样,然后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去奋斗,使得榜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大学生精神世界方向迷失,对当今时代精神和榜样力量产生困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现,西方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作为社会个体的大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始不断增强,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化;舆论上的先进榜样典型与社会现实差距甚远,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当今的榜样精神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迷惘,认为当今已经进入了“向钱看”的时代,只有能赚钱的人才是时代英雄,其他什么榜样精神都统统不屑一顾。

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榜样。要把握好榜样典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发现并树立正面榜样,尤其是要积极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榜样;好的榜样一旦被树立起来,就要教育广大学生虚心地向榜样人物学习,学习榜样的先进经验和崇高精神,并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逐步营造尊重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的良好氛围,而不是搞形式主义、应付了事;同时我们还要整理负面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摒弃什么。

(三) 榜样宣传流于形式

选择和树立榜样典型是一项细致、严肃的工作,如果推广典型不加区别,宣传典型走極端,发展典型不假思索,就会致使树立起来的典型影响变小、褪色加快,还有的把向榜样典型的学习当作一种例行公事的走过场行为。常常树立和宣传榜样仅仅是喊口号、表决心、贴标语,一阵形式主义过后,就万事大吉了,致使在人们心目中就形成了榜样来的快,去的也快的感觉。再一点就是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客观实际情况,不管社会基础和生活条件,统一要求照搬、照学,致使榜样的精神实质没有宣传到位,人们就更不会受到教育,抵触情绪就大大增加了。

在大学校园内,榜样示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选择和树立学习的榜样时,只是走形式,不重视质量,并没有真正挖掘出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的典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榜样,使得大学生学习榜样常常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二、原因探析

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主流传统思潮正在面对诸多严峻挑战。虽然崇善尚德等观念仍是社会主流思想,但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起到很大影响。其中像与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相悖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观念,会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当代大学生造成思想崇尚的混乱。

(一) 社会环境因素

斯金纳认为人和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塑造了人,人的思想行为与客观环境关系非常密切,环境能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榜样典型是社会某行业或领域推举的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或行为。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现代的大学校园就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学校主导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总体上与社会主导价值是基本一致的。用学校主导价值观念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意志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潜质,使学生内化的道德品质外化为高尚的道德行为。这就是说,学校是按照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要求来塑造学生,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因此,当学校树立榜样典型时,通常都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是社会发展或时代进步召唤的价值取向,很快就会得到学生的效仿。

(二) 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进取精神和道德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榜样典型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完美的人格形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易于大家接受和模仿的人物楷模,缩小榜样人物和普通大众的距离;通过社会舆论来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歌颂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带动下,在高校校园中要树立的榜样典型应该选择追求执着、成就卓著的学者,将自己锻炼成善于求真知、善于创新的人,并在老师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 教育环境因素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的确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社会的道德认同与推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力量的影响等。在这些因素中,社会的道德认同与推崇,往往会成为确立榜样形象的重要标准,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呈现给学生。这种判定与确立,属于由外至内的逻辑,也就是通过外在的呈现使学生产生内心的变化。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这种逻辑,但这种逻辑对学生个体的认同和需求往往考虑不周。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级的示范榜样已注意尽量贴近生活,但在榜样的选择群体上,大多仍是从特定的人群中选出,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特征,一般是获得成功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见义勇为而牺牲或划时代性榜样人物等形象为主,大多是被抽象化和概念化了的典型形象,榜样形象使人遥不可及,缺少贫民化色彩,使得学生感觉被动,并产生距离感,大大削弱了榜样教育的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时,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强化榜样教育。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率先垂范是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的前提,“四海之内若一家, 通达之属, 莫不从服, 夫是之谓人师”。只有选择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作为榜样示范教育的实施者, 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只有获得了学生的高度信任和认同,才能激发出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感和学习榜样典型的强烈动机。

参考文献:

[1] 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9):17-21.

[2] 陈立新.浅谈道德典范人物问题[J].道德与文明,1998,(4):37-38.

[3] 曾长秋. 论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社会功效[J].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 :10.

[4] 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1.

[5] 约翰·洛克(John Locke)《关于教育的思想》[M]. 1693.95.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榜样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