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10张贵娟王丽娟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

张贵娟 王丽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相关的策略和方法,全面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实践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这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就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为了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当前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意识上还比较欠缺,身心发育还不完善。这个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佳的时期。教师在该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同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这也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新课改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要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虽然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现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德育教育存在着知行不统一的情况。这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目前得到了全面普及。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等等。其实,学生的素质都是一种习惯的表现。这些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当前,学校教育已经从以往单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对别人发号施令,心理不成熟,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这样的学生即便掌握再多的文化知识,也不能在社会中立足。为此,我们必须要从健全学生的人格做起,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展开教育,提高教育的说服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不断地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思维还不够健全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如果一味地说教,就容易让他们反感。为了提高养成教育的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将《三字经》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者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教师还可以每天或者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专门观看视频或者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通过大数据培养学生习惯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为未成年人的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或者是论坛这样的新媒体工具,展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宣传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更好地掌握学生当前的基本情况,做到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借用云平台开展家校合作

对小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生活的场所除了学校以外,更多的是家庭。因此,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云平台,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全面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这样,教师才能对家长给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于云平台,为家长提供一些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方法,或者是利用云平臺开展家庭讲座活动,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家长充分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学校只有通过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和坚持,才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四)应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对小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应该将它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任课教师要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做出一定的判断。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具备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和意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品质。班主任要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升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从点滴做起,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这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郇秀梅. 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 学周刊, 2016, 26(26):62-63.

[2]朱建南.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6(z1).

作者简介:

张贵娟  王丽娟,临沂大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考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如何促进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