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概述
2020-09-10张维
张维
摘要:近些年,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行业发展快速。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建筑色彩教育的缺失,针对色彩构成在建筑院校的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色彩构成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色彩构成如何适应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研究,从调整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流程,增强建筑色彩分析。
关键词:色彩构成;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建筑色彩
引言
建筑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美感与功能机密结合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构成系列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训练,在当代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本科设计基础课程里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这个源于德国“包豪斯”的构成系列课程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其中的色彩构成主要是从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不同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形式美法则。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色彩审美规律的把握和色彩创造性设计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一、色彩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色彩教育缺乏专业性和适应性
三大构成体系主要是面向艺术类专业,且最初也是以艺术设计学科引入到教学体系中,那么就很难适应建筑学的需求。对于建筑学来说,色彩构成主要是营造更好的氛围感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类的色彩构成与建筑类的色彩构成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艺术设计是满足大众的需求,在色彩构成上只有符合人的常规本能,实现一定的视觉效果。但是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色彩构成偏向于抽象艺术,且色彩构成基本上都是脱离建筑背景,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会过多强调色彩抽象性和主观性,希望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却很难传达出建筑设计的中心思想。
(二)色彩训练要求缺乏专业适应性
三大构成体系最初是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被引入国内,主要面向的是艺术类专业,内容自然难以适应建筑学专业的特定需要。色彩构成之于建筑设计而言,更多在于辅助营造更有感染力和氛围感的空间。而工艺美术训练的色彩构成与建筑色彩设计过程联系并不紧密。不同于艺术创作大可特立独行而无需顾及他人是否可以理解和感受,“设计”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色彩构成的效果理应符合大部分人常规的本能联想,传递某种易于感知的视觉信息。然而,目前建筑院校的色彩构成练习有趋于抽象艺术的倾向,如色彩知觉、联想与象征和色彩对比调和练习大多是在脱离建筑背景的条件下开展。但色彩构成的目的并非为了“抽象”,“抽象”仅仅是构成的一种手段。而目前教學中色彩组织过于强调主观性和抽象性,试图表达艺术作品中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以至于难以传达其具体的主题思想。
二、基于建筑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措施
(一)改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目标
建筑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建筑学教育,不能改变主体地位,在围绕建筑学开设相应的课程时,不能忽视建筑设计的教学,特别是色彩的构成。从目前的教学质量上看不能采用艺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更不能局限于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建筑设计和色彩构成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我国美术院校中,色彩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色的创造力和视觉敏锐力。但是建筑学的色彩构成,不能只局限与色,而是在理解和运用的有效结合,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自觉应用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和色彩审美规律的掌握能力,实现用好色彩、善用色彩和敢用色彩的基本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色彩构成教学设计出新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色彩构成教学在建筑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在目前已经拥有的教学内容,对色彩构成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改变教学思路,将色彩构成更好与建筑学相适应,加强色彩构成方面的联系,注重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色彩构成观念。
(二)统筹“三大构成”教学,色彩与平、立融合
从概念上看,色彩构成旨在通过调整色彩关系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营造特定的视觉效果。而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则可理解为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抽象与重组,使创造出的形态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可见,色彩构成和平、立构成在理念上是并行不悖的,两者既不是一种绘画技法,也不只是一种既定公式,而是一种语言。色彩离不开造型,色彩都依附于某一个物,而形体也需要色彩以显现。因此,在构成课程安排中,对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进行通盘构思,三者课程紧密联系,组成构成系列课程的有机整体。在平面和立体构成中有意识加强与色彩构成训练的联系,在平、立形态构成的基础上,加入色彩的考量,把形式美法则中的节奏、比例、渐变、相似、重复、对比等视觉形式规律运用在色彩搭配上,并且强调色彩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力和对塑造氛围的重要性,这些原则不仅指导学生进行构成设计,也对理解建筑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鼓励学生借助色彩规律寻找并确定作品特定的色彩组合关系,即便是以同一个组合形体为出发点,不同的色彩搭配也能获得各异的表现效果,优秀的色彩方案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形态构成上的不足,为作品增色。
(三)压缩色彩基本理论课时,减少技法类作业数量
原有的教学内容中,色彩构成理论的讲授占据了大量课时。教学内容调整后,我们将原有三部分的讲授内容压缩为一部分,同时加大了学生的实践训练部分,并且强调学生对表达内容、形式、技巧的自我选择,而并不是以技能为中心,以表现为目的,通过不同的实验和尝试,使学生不断分析和发现新的形式。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可以引入现代电脑设计手段,使学生把精力从绘制和制作技术方面集中到分析创新上来。通过相关图形图像制作和处理软件的辅助应用,帮助学生快速的完成色彩构成习作,同时进行更多不同效果的尝试与实践。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手绘训练,毕竟手绘对于艺术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来说是永远无可替代的。这就要求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既应重点的进行手绘练习,也要适时地应用电脑进行辅助强化训练。不过根据各自的特点,建议手绘练习适当多安排学时,电脑辅助训练相应减少时间,例如可采用3:1的比例进行学时分配,既手绘练习3学时再分配上机1学时,也可根据不同训练内容灵活应用学时分配。
结语
目前,尽管国内建筑院校的色彩构成课程在探索和调整中逐步形成适合建筑学专业特征的教学模式,也积累了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但仍有巨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在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清楚地辨析建筑基础教育中构成教学的现状利弊,在关注色彩领域的同时,走出色彩创作的迷局,回到色彩设计的本质,寻求源自建筑领域自身的力量,重新审视对建筑色彩规律的探索,围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立足建筑设计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正和充实,而非被动地简单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色彩驾驭能力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色彩构成到色彩设计的色彩构成教学转变,不仅仅是从关注平面图形到关注立体形体,而是从单纯的关注色彩本身转变为关注建筑色彩设计中多个层面的内容,构筑精细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将对色彩构成教学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以及整个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创新促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跃峰,张庆顺.构成辅助设计启蒙——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构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建筑学报,2010(10):32-35.
[2]庞蕾.形与色彩——设计基础教学资源与课题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