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写好经济新闻的一些体悟

2020-09-10高雅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悟

摘 要: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党明确提出的根本纲领。近几年来,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然而,经济类新闻同样是撰写难度最大的新闻之一。为了提升其报道的效果和效应,经济类新闻也要不断进行自我突破,走上精品的道路。

关键词:经济新闻;体悟;效果和效应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159-02

经济新闻可以促进市场经济中信息的有效流通,为参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公众服务。作为经济新闻的记者,就是要以向读者提供真实、新鲜、有效的经济信息为己任,把政府、市场、社会中的重要信息公之于众,把深藏在数据和文件堆里的有效信息挖掘出来,并解释给普通读者,从而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以达到减少信息落差的目的。对于一家综合性的报纸来说,经济新闻或者说是财经新闻注定是不可或取的,但做好经济新闻并不是一件容事的事,必须要对其定位、规律性和写作技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本文就此谈一些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和感悟。

一、经济新闻的体悟

要想写好经济类新闻,首先需要的就是了解何谓经济新闻。

笔者认为,凡是报道人类经济活动或者和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新闻都在经济新闻范围之内。而所谓的和人类经济活动相关的方面,则包括和人类经济活动直接关联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家政策、制度以及受经濟影响的国际形势的变化。

现在的经济报道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综合刊中的经济报道,主要以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工业企业为主,为决策层、经营者服务,以此突出其导向作用;二是商情经济报道,以市场行情、商情快讯、股市分析为主,注重与国际市场接轨,突出其实用性;三是周末刊中的经济报道,透过经济与文化中典型的人和事,以特写、文艺等形式寻找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以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1]

部分人认为,经济新闻难写,主要表现在无事可写。其实不然,以笔者从事新闻行业的实践经验来看,现实当中有取之不尽的经济新闻资料和资源。因此,如何让当代经济新闻走出浅显、深度不足、可读性不强的误区,让经济新闻更好地吸引受众,这就需要我们相关从事者不断探究和思考。作为一个地市报的记者,笔者就此谈几点体悟。

首先,经济类的宣传报道应重点围绕当地政府提出的重点思想指导工作,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这些政策的动态和成果。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说到,“报纸的生命就在于‘暴露’,这种暴露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一是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地方报的财经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充分把握当地市委和市政府的全局经济动态和形势,做到以小见大、以旧看新。而如何做好这两方面?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将笔端置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农业和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中来,努力寻求经济现象和新闻活动的共同点,从那些受众广、看似小事情或者旧素材中找到突破口,找出其内涵和主题,通过深入调查,准确、及时、清晰和具体地展现给读者。

其次,在撰写经济类报道文章中,还要学会引用经济事件和经济素材。这类素材都非常吸引受众眼球,即哪些是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寻常小事情”或者“不太平常的大事情”。然而,写这类事件的过程还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要在符合社会经济市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社会性,要符合党和人民日常生活中所热烈关注的事。这类事件不管大小,都可以写出来。比如较为典型的“农民王勇胆识高,百万美金娶进门”,或者“农民代表经纪人”。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但是只要抓准角度,就能写出别具一格但又不失内涵的经济新闻来。不言而喻,如果在常见的事件中挑出一些“反常”事件,那么它无疑更具吸引力,比如“蔬菜大王刘青万元请财神”或者“村干部自掏腰包搞农产”,这些素材都具备一定的和时代相违的意味,能够吸引受众眼球。

笔者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颇有感悟,经济类新闻的重点内容是在“抓”和“新”。何为抓?即抓住人民群众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抓住具有代表性或者倾向性的问题,抓住一些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棘手问题,以及一些群众存在讨论或者怀疑的时效性强的问题,这点而言,切勿老生常谈。何为新?新闻撰写者要在报道上标新立异,在报道方式上求新,在标题上表现出其新意。这些“抓”和“新”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当代的经济类新闻撰写很有帮助。

所以,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将这几个“抓”和“新”应用到实践中去。新闻报道终究是给群众看的,如果其内容枯燥死板,那么自然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会大大削弱。因此,如何把原本较为严肃的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就成了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一些有趣味性的新闻实践观摩发现,一些可读性强、生动感人的新闻通常都是将奇、新、趣三点连接在一起,一篇新颖、曲折,充满故事情景意味的新闻或者一些不同寻常的场面,都能极大地吸引受众,引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再次,要适度处理专业化和通俗化两者的平衡关系,写出来的稿子在专家看来不太外行,对一般读者来说有看点但不吃力。[2]处理好这一关系,具体说来,其一就是一定要符合报纸的定位,要针对受众的目标而定,从而写出符合这一群体读者口味的经济新闻来。其二就是有意识地提高公众的经济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通过推广专业的术语来增强读者的阅读能力。包括一些新概念、新名词,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WTO(世界贸易组织)、GDP(国内生产总值)。

最后,从专业知识储备的角度来看,一个专业的经济新闻记者,至少应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知识、货币金融学知识、会计学知识、国际贸易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管理学知识。

二、写好经济新闻的一些规律

就笔者从事新闻行业的经验来看,心得体会较多,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关于如何写好经济新闻,有相关学者总结了10条规律。

一是要时刻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这是经济新闻的主要素材来源,同样是获取经济新闻的主要渠道。对于一些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政策,新闻撰写者一定要牢牢抓住。二是要注意当地企业的动态,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大型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知名度,企业中发生的事件往往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所以,大企业的动向和变化也是经济新闻的重点。三是对于企业所做出的一举一动,可以对其进行连续性的跟踪报道。四是对于公司类的新闻,除去一些大型重点企业以外,要做到“货比三家”,即在采访中要多采访几家。五是在新闻撰写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帮助企业制造一些具有爆炸性的新闻。当然,制造的新闻还是要建立在双方的原则之内,要秉持新闻从事者的职业素养。六是新闻的策划要适当,不能让新闻“外强中空”,沦为笑柄或者噱头。七是对于一些公司的内部新闻,也要注意对其进行连续性报道,以此来长期吸引受众,时不时在其中掺入一些曲折料峭的事件。八是对于本地的重点企业和产业,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重点关注,要让其动态一直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以内。九是对于一些节假日、时令或者节气等“不寻常”的节假日,也要时刻关注。十是新闻从事者要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要多和一些业内人士接触,在和其交流过程中获取一些经济新闻素材。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类新闻撰写的一些思考,这些反思和经验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我们日常的新闻编写很有借鉴意义,可以将之作为参考。

此外,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新闻都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一闪而逝,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时刻掌握周围事件的动态。总体而言,新闻报道人员生活在基层,但是却工作在前线,让国家和当地发生的大事件能够及时进入人们的视线,让人们能够掌握实时动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只要新闻报道人员细心捕捉、深刻观察,就能很容易找到发生在身边的新鲜的、鲜活的经济新闻。

参考文献:

[1] 李炜.一本书学会经济新闻写作[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49.

[2] 方琦.经济新闻实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3.

作者简介:高雅敏,女,山西大同人,新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经济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体悟
静谧如画
萌宠
懂,才能得
明代心学对当代精神困境之启示
让我们一起体验改造课堂带来的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
“深文”: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基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