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究
2020-09-10林奋溢
林奋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学体系的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学科教师培训开始侧重于学生的学科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良好理解并帮助学生确定系统的成长道路。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对生本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187
引言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某些领域中,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且经常以“全班”形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学习兴趣参与热情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这会影响他们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中融入生本教学理念后,不仅可以改善当前学生课堂中不良学习环境,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领导能力,并保持学生的积极学习状态。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具体阐述生本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接近现实生活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活动中引入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直观图片引导,还可以减少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本内容和学业状况的需求灵活地呈现生活现象,并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活情境。
例如,教授“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学习态度造成不利影响,无益于高效教学目标达成。由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研究心态,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来呈现相关日常生活场景,诱发学生探究相关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具体而言,在讲解分析概念等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相应形状的生活实物,如平行四边形的菜地、梯形的果园场地等等,辅助学生形象理解吸收相关数学知识。另外,在之后的课堂练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配合题目展示以动态视频形式为学生们展示相应生活场景,诱导学生积极探究解答相关题目。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生活情境,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情投入相应学习活动,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2.从问题开始,加深学生的认知理解
课堂中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对课堂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从问题入手,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设计原则,以帮助学生逐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假定学生已经理解各种形式小数乘法的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教学引导,指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索。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垂直计算:3.6×9.8=? 4.36×0.4=? 14.8×2.4=? 4.64×1.7=?第二,判断:两个小数相乘所得积一定是小数( )。8.2与9.5相乘所得积一定是两位小数( )。第三,比较大小:7.3○7.3×1.2, 35.3×44.3○35.4×44.2。第四,解应用题。某地区手机通话费用是每分钟0.4元,小亮某次打电话打了6分20秒,请问他这次通话一共需要多少费用?提问和引用课堂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
3.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发展、教育水平等等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现象的影响,例如缺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公式的理解,这导致学生具有数学能力和学科基础。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适当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个人心理活动,并考虑每个学生的学历背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进行协作,从而为每个人提供帮助。通过协作构建,为学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人员分配方面,教师需要坚持小组内部的异质性和小组间同质性的原则,以确保学生与小组之间的有效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组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准备了各种查询问题,例如“将铁丝放在长6cm,宽4cm的矩形中。如果形成正方形,则其边长应为多少?”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凸显学生本位,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4.注重个人发展,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学习抽象数学概念和算法的过程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接受度。同时,能力的偏差还会影响个别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调整组织策略,以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现象,并根据原则进行了小组合作活动,同时,要保证组之间的同质性和组内的异质性。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使学生为发展奠定基础并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确定与每个小组的实际状况相关的各种问题,例如“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小红吃了,他总共吃了多少份?剩下多少部分?”。在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思考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关注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学习和自我完善领域的学习机会。科学地引导,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继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始终注意个别学生的发展,根据需要灵活制定不同的課程,组织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课堂活动,丰富知识,加深理解,以实现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未来教学中,希望教师根据学生的性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优化课堂风格,为将来的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海芹.让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4):193-193.
[2]蒋蓉.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7(40):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