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2020-09-10钟素华
钟素华
摘要:中风是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之一,而偏瘫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并对中医辩证疗法、中医外治法(针刺疗法、推拿、穴位埋线、中药热湿敷、中药熏蒸疗法等)进行了概括,并对其治疗效果分别进行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中风偏瘫;研究进展;中医辩证疗法;中医外治法
中风,祖国医学又称脑卒中,在西医学上属于脑血管病范围,是严重危害到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致残率高,康复周期长。如何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提高康复水平,给医学界提出了挑战。同时为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了契机[1]。
中风后的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下偏瘫症状。偏瘫后肢体的痉挛状态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对肢体痉挛程度的控制和治疗[2]。目前我国针对中风偏瘫患者以综合疗法为主,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主要可分为:中医辩证疗法、中医外治法两个方面。
1 中医辩证疗法
中风的病因病机,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以后则突出了内风、火、痰、虚、气、血的作用[3]。現代医家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病因病机则有不同的体会。李现军[4]等认为卒中后偏瘫痉挛主要由于中风后气血逆乱,气血运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静少动,气血壅滞,关节痹阻,经脉不通,经气不畅,“不通则痛”发为偏瘫痉挛,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为法,采用解痉振瘫汤加减治疗(钩藤30 g 天麻10 g 防己15 g 木瓜15 g 生白芍药30 g 生甘草10 g 蝉蜕15 g 厚朴15 g 桑枝30 g),取得较好疗效。张兰坤[5]等认为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血不养筋,肝阳亢逆,化火生风,肝风夹痰,闭阻脉络,阻碍气机,血瘀脉道,终致风痰瘀阻,经脉不利,拘急挛缩。病机核心为肝肾阴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治疗以滋阴柔肝、熄风化痰、舒经活络为法,拟方舒经止痉汤(熟地黄、路路通、炙甘草各10 g,白芍、桑枝各30 g,鸡血藤、钩藤、木瓜、伸筋草、牛膝、石斛、僵蚕各15 g,全蝎5 g。)加减治疗。田凯夫[6]根据中医病证表现把中风偏瘫的患者分为气血虚瘀、肝肾阴虚及风痰瘀血三个类型,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扶正祛邪,逐瘀通络进行治疗,方药:太子参、丹参各15g,黄芪30g,赤芍10g,归尾12g,桃仁、川穹、红花各8g,甘草、地龙各6g。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予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以及大补元煎加减给与治疗,方药:阿胶、龟板胶、山药、鸡血藤、鹿角胶各15g,丹参30g,红花5g,熟地黄、白芍、玄参、天冬、杜仲、山萸肉、当归及枸杞子各10g。对于风痰瘀血型患者,予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的方法治疗。方药:大黄5g,天麻、半夏、白术、天竺黄、茯苓、胆南星和香附各10g,丹参15g。
此外,对于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治疗,李晓燕[7]给出了90例临床案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为阳亢血瘀、经络阻滞阻,血虚夹瘀、经络阻滞阻两类进行治疗,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中风偏瘫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曾峰、陈南官等人[8]采用左右辨证治疗中风偏瘫,使用黄芪、生地、炒白芍、当归、桂枝、川芎、桑枝、水蛭、地龙、玉竹、红花、片姜黄、伸筋草以及竹茹,配制成左瘫汤对左半身不遂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白芍、黄芪、忍冬藤、桑枝、薏苡仁、石菖蒲、络石藤、夜交藤、天麻、大黄、牛膝、水蛭、红花、伸筋草以及地龙,配制成右瘫汤对右半身不遂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发现,左右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中医外治法
2.1针刺疗法
在我国,最早涉及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见于《内经》,“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其中提到的厥逆、眩仆指的就是中风。后经我国历代医学专家的沉积和积淀,积攒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9]。随着针灸工作者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得针刺疗法的应用进一步得到拓展,治疗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如今常用的针刺疗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头针疗法,体针、电针疗法、腹针、以及针灸综合疗法。
历代的经典专著虽涉及到了头穴治疗中风的一些内容,然而对于选取头部的刺激区对中风偏瘫进行治疗,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初期才有报道[10]。山西焦顺发[11]创造了头针疗法,首次提出了使用头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头针主要以腑脏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为依据,选取头部的相应经穴予以治疗,其取穴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针刺血管的平衡区、运动区和舒缩区,对比针刺前后的即刻效应,判断出运动区的疗效显著优于舒缩区和平衡区。继焦顺发之后,于致顺,方云鹏,汤颂廷,林学佺以及朱明清等众多医学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努力,使得头针疗法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类流派[12]。李保良[13]把60例的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取三阴交、解溪、肩髃、合谷、曲池、环跳、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其中没有督脉经穴,而实验组则以针刺督脉经穴,主要选取大椎、命门、筋缩、风府。30天的治疗期后,经过检测得出结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另外,在体针、电针疗法的临床实验当中,张少君[14]、陈燕坤[15]、米建平[16]等人发现,采用体针、电针疗法,可以有效的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偏瘫肢体康复。
近十年来,腹针开始应用于中风偏瘫的治疗。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为理论的治疗体系,腹针治疗是从调理脏腑的主层次到疏通经脉的辅层次,再到治疗局部的层次,从而使疾病得到整体调整的治疗方法[17],张智龙认为“阳气虚衰,湿阻血瘀”是中风偏瘫痉挛的基本病机,提出“温阳益气,祛湿化瘀”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故应用腹针调理脏腑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目的,吉学群[18]、何圣三[19]、丁慧敏[20]等人都有不同的应用发挥。
针灸综合疗法被现代针灸医师所普遍采纳,在治疗中风偏瘫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在这方面较好的案例有,邢淑琴使用体针结合使用耳针,对中风偏瘫实施早期治疗;温凌洁先用右病取左或者是左病取右的针刺治疗,再拿加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等[9]。另一方面,现代的针灸治疗也溶入了康复医学的理论。潘雷[21]提出了结合Brunnstrom理论探讨卒中后偏瘫体针的选穴思路,蒋鹏[22]通过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得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偏瘫患者肢体痉挛,较单纯的Bobath疗法治疗更能有效的降低肌肉高肌张力状态。李洪立[23]吸收了现代康复分期治疗的理论,提出了针灸分期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根据中风恢复过程不同阶段的病理和临床特征而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
2.2推拿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按扤、导引等[24],是中风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偏瘫早期对患者进行运动按摩治疗,同时进行肌肉按摩,可以使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进而改善瘫肢运动能力[25]。临床上缓解痉挛状态的推拿手法以揉、拿、滚为主,还有点穴法、推法、搓法、叩击法、分筋理筋手法等。在施治过程中要因人而異,适当调整手法,使轻重得当,刚柔相济,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目的[26]。李慧兰[27]运用中医推拿颤法对22例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进行治疗,得出颤法对于III级以上痉挛即刻效果显著。潘化平[28]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 技术为主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8 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FMA-L)、10 m最大步行速度( 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MWS、步态时间- 空间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
2.3 穴位埋线
冯艳[29]等在50例中风偏瘫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疗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以调整阴阳、活血通络为治法,取穴以阳经穴位为主,辅以阴经穴位,协调气血,疏通经脉,促使肢体功能重建,有效率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李东[30]也提出在中风偏瘫治疗中应用微创穴位埋线法,微创穴位埋线是以中医针灸学的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衍化改进而来,既有针灸疗法特定经穴的刺激,又有异体组织在机体逐渐被吸收分解达到组织疗法的作用,同时又能收到刺络放血和封闭的治疗作用。穴位埋线使患者不必每日到医院针灸治疗,方便了患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吸附性,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4 中药热湿敷
热湿敷源于《内经》之“熨”法,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之中药进行湿热敷的方法可以直接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入患肢关节周围的组织,促进了关节周围组织的新陈代谢,使肌肉、肌腱、韧带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引起的疼痛[31]。黄天国[32]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50名,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热湿敷,采用Ashworh肢体痉挛评分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更明显。魏乾坤[33]等通过中药热湿敷与手指点穴配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中药热湿敷法:取中药川芎30g 伸筋草30 g 桂枝20 g 艾叶20 g 红花20 g 草乌20 g 川乌20 g 透骨草20 g 独活15 g,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开水放入1h,开火煎煮30min,再将毛巾投入煎药锅中,文火30 min,取出毛巾待温度降至30℃左右后,毛巾拧至半干。上述毛巾敷至患侧肢体穴位上,毛巾上面覆盖保鲜膜,用TDP照射30 min,5次/周,15次为1疗程。
2.5 中药熏蒸
熏蒸疗法即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透过黏膜、皮肤直接进入肌肉、组织等,使药物能直达患处,以免胃酸将其破坏,而使局部的组织中富集高浓度药物,更能充分的发挥药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中药熏蒸疗法具有安全、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党丽莉[34]总结了129例中风偏瘫后肢体麻木肿胀的临床资料,发现经过1 个疗程的熏蒸治疗后,肢体麻木患者89例有80例( 89.8%)症状减轻,肢体肿胀患者43例有41例( 95.3%)得到改善,肢体疼痛患者46例有42(91.3%)例缓解,129例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显著改善中风偏瘫后肢体麻木肿胀,能有效促进中风瘫痪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3结语
综合以上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的研究以中医综合疗法为主,几种中医治疗方法的加减配伍取长补短,或是吸收现代康复知识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疗效评定上,中医偏瘫的康复研究多引入现代康复学的评定标准,这样与国际交流有了“共同语言”,在中医传统康复方法的现代化上迈出了一步。但是,这些中医治疗方法虽多有效,而难分仲伯,各自的研究结果可比性较差,另一方面,研究的样本小,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如何达到中医药标准化、更好地推广与传播中医药成果成为现代中医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不断相结合,催生出一大批具有中医康复特色的康复理疗器械,特别是物理治疗类仪器,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排除人为因素,提供了一个可调控的平台,对于中医传统康复方法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及进一步开展相关中医康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便利[35]。
参考文献
[1]杨靖,叶晓勤,谢雁鸣.中医康复技术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顶层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医杂志,2010,51增刊:154-156.
[2]何颖,绍西仓,李小裔.脑卒中偏瘫患者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 1159-1162.
[3]范学聪,董少龙.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 217-219.
[4]李现军,白红艳.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10): 1479-1480.
[5]张兰坤,过伟峰,盛蕾.从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论治卒中后痉挛性瘫痪[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 94-95.
[6]田凯夫.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6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 50-51.
[7]李晓燕.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 88-89.
[8]曾峰、陈南官,等.左右辨证治疗中风偏瘫[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8): 711.
[9]朱晓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1,(3): 134-135.
[10]周利、张红星.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2): 62-63.
[11]焦顺发.头针[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12]李熳.头针疗法治疗中风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1997,(3): 186-188.
[13]李保良.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1): 17-19.
[14]张少君,骆钧梵,陈竞芬.周围神经探测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3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 32-33.
[15]陈燕坤.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 5-6.
[16]米建平,张中成.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 8-9.
[17]薄智云.腹针疗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9,91-95.
[18]吉学群.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12): 961-965.
[19]何圣三,杨秀娟,张智龙.项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4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 34.
[20]丁慧敏,郎伯旭,金彩君,刘斯尧.腹针对中风患者偏瘫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 306-308.
[21]潘雷,迟越.结合Brunnstrom理论探讨卒中后偏瘫体针的选穴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1): 1037-0138.
[22]蒋鹏,郑祖艳.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 18-20.
[23]李洪立.针灸分期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9): 109-111.
[24]曾庆云,谢雁鸣,王永炎,曹晓岚,叶晓勤.从古代文献探讨推拿治疗中风的源流与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 423-424.
[25]潘东川.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康复干预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1(7): 3459-3460
[26]李绍龙.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6): 453-454.
[27]李慧兰,徐基民,卢虎英,刘兰群,李大鹏,陈洪雷.中医推拿颤法对脑卒中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 456-457.
[28]潘化平,冯慧,李亚娟,金宏柱.疏经通督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31): 1474-1478.
[29]冯艳,刘永辉.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4):28.
[30]李东.微创穴位埋线在偏瘫治疗中应用[J].大家健康,2013,7(9): 37.
[31]李建英.中药热湿敷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觀察[J].中医护理,2003,11(6): 303.
[32]黄天国.中药热湿敷治疗脑卒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1,9(7): 188.
[33]魏乾坤,闫玮娟,陶珍,胡西.中药热湿敷与手指点穴配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9): 821-822.
[34]党丽莉.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麻木129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 172.
[35]叶晓勤,谢雁鸣.传统中医康复设备的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 1459-1460.
(广西鹿寨县中医医院内科 广西鹿寨 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