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化馆站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09-10苏云龙

百花 2020年6期
关键词:介入文旅融合观念

苏云龙

摘 要:面对文旅融合发展课题,文化馆站要转变观念,顺应融合发展大局,认识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合作意识,在宣传推广、理论研究、服务延伸、非遗“黏合”、人才队伍、项目打造、顶层设计、文创开发、品牌建设、自身“蝶变”等诸多方面积极介入、主动服务,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和助力。

关键词:文化馆站;文旅融合;观念;服务;介入

文旅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国家发展规划的重头戏之一,也是文化和旅游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就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6大路径,分别是“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这些论述为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框架和基本思路。那么,面对文旅融合发展课题,在公共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文化馆站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观念认识层面

(一)转变固有观念,积极顺应融合发展新思路

文化馆站从业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务必将自己从“自扫门前雪”式的固有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大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一是要加快推进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融合发展;二是要主动试水与旅游服务机构之间的融合发展;三是要紧扣“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发挥自身业务优势,通过促进旅游行业发展,进而撬动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二)正确认识文化馆站在“文旅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之一。文化馆站是集中汇聚各类优质文化资源的机构。在“文旅融合”实践中,文化馆站无疑能够调动更多的文化资源,在理论研究、项目策划、活动开展、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等诸多方面为旅游产业发展持续赋能。只有认清文化馆站在“文旅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有效激发文化馆站从业人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三)树立合作意识,主动寻求并落实协作

文化馆站所要协作的对象,既包括旅游主管行政部门,又包括旅游服务机构及各旅游景点、企业,甚至发展乡村旅游的行政村,发展特色非遗旅游的传承基地等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是开展业务融合、实现高效协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条件。

二、周边服务层面

(一)依托阵地,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依托文化馆站的场馆阵地和各类延伸阵地(如品牌活动、基层演出展览、文化志愿服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通过主持词宣讲、节目演出、背景广告、标语悬贴、现场展示、共办活动等手段,发挥文化馆站宣传推广优势,一方面积极孵化和培育广大群众旅游意识,升级旅游认知,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发挥创意,做好当地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

(二)依托理论研究优势,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组织聚合文化领域的理论研究人才和本土专家,做好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形成可供运用的研究成果。与相关旅游项目做好衔接,为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类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搭建智力平台,尤其是在策划论证、创意发展层面给予支持。这种理论支持工作,需要做到有组织性,有针对性,有深入性,成果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泛泛而论。

(三)迁移延伸阵地,推动文化服务进景区。

根据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际与景区旅游活动实际,制定统筹兼顾、合理高效的协作方案,积极推动演出、展览、笔会、采风、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进景区。文化服务和旅游活动互为支撑、相互彰显,从而为景区旅游活动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注重非遗“黏合”作用,推动非遗进景区

重视非遗对文化和旅游的天然“黏合”作用,推动传统技艺、民俗、演出等类别非遗项目的展示、传习活动走进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非遗项目需要向外推介,在广泛的传播和再生产中延续发展;旅游项目则需要展示特色,以区域特色文化吸引游客。非遗作为最具特色的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其对文化与旅游的天然黏合作用、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均需进一步切实发挥。在这一方面,文化馆站可谓大有可为。

(五)依托全民艺术普及,培养文旅融合发展人才

文化馆站还可以依托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着眼文旅融合尤其是以文促旅层面,着眼各类文化服务与非遗进景区活动,着眼文化演艺类、非遗民俗类旅游项目打造,通过目标明确、体系严密、层次分明的各类普及培训活动尤其是“文旅融合”系列专题培训,为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储备充足的理论研究、策划组织、表演展示、宣传推广等人才队伍。

三、主动介入层面

(一)与旅游机构、景区景点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旅游项目。

文化馆站从业人员要升级认知,树立旅游不是发展门票经济而是推进全面旅游生态体系建设的意识。从而积极作为,紧盯旅游生态体系各个环节,主动介入,切实发力。这其中,首要的仍然是旅游项目建设。与文化馆站业务衔接最为紧密的旅游项目就是文化演艺类和非遗、民俗类旅游项目。因此,文化馆站可以由此入手,通过与旅游机构、景区景点共同打造演艺或非遗、民俗类项目,走出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的第一步。

(二)介入顶层设计,拓展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此外,文化馆站还可以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展开充分协调,通过建言献策或直接介入的方式,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当地旅游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比如说,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活态化传承和生产性传承,在当前有不少是与手工业生产或者大型工业化生产结合在一起的。旅游从业人员可能并不会关注到这些非遗项目的活态化传承、工业化生产在旅游方面的价值。而文化馆站的非遗从业者是最为熟悉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也充分了解其在发展特色旅游、工业旅游方面的潜力。因此,将这种认识纳入当地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就能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三)依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走上文创产品开发之路

文化馆站保有丰富的以非遗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以这些资源为基础,走创意文化之路,研究并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既是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馆站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论证是否适宜走上文创产品开发之路。一旦论证通过,就要紧抓最具优势的资源,打通其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鍵连接点,创造性地开发出兼具故事性与创意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内涵性与形式性,且易于传播推广、便于开展创意营销的文创产品。

(四)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凝聚文化旅游吸引力

无论是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还是文创产品开发,都要注意依托品牌文化活动,重视品牌文化活动对于游客的聚合、引流作用和对于当地旅游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品牌文化活动既是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文化活动,不但可以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抓手和载体,甚至活动本身也可以成长为颇具影响的旅游产品,成为当地旅游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激发场馆活力,将自身打造成区域旅游重地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文化馆站也应该积极强化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固有阵地与业务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建设功能齐全舒适、外观整洁美观、文化元素丰富的场馆环境和门类齐全、吸引力强、人气旺盛的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引导各个社会群体步入文化馆站,体验场馆环境及各类服务项目带来的并行不悖的文化充盈感和休闲放松感。在此基础上,将文化馆站的场馆空间打造成集公共性、功能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地标,推进文化馆站在成为区域文化中心的同时,也成为真正具有聚合、引流作用的旅游点、打卡地,以自身主体地位的“蝶变”,带动周边旅游消费升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当地旅游生态体系。

以上,笔者就文化馆站如何贯彻落实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谈了几点思考。这些思考,基本上还都处在理论性和方向性的基础框架内。文旅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实践工作,文化馆站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存在着丰富的探索空间和可能性。我相信随着文旅融合相关理论、政策、实践的持续深入发展,文化馆站一定会在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中勇立潮头,做出更多富于实效的贡献。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

猜你喜欢

介入文旅融合观念
钓鱼的观念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