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电影在影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2020-09-10杨剑

摄影与摄像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思政教育

杨剑

摘 要:每部电影都是历史的缩影,描绘着社会生活,镌刻着时代烙印,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智慧和汗水。红色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别,肩负着传承高尚文化、歌咏英雄人物、弘扬主旋律等使命。影视类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品析各个年代的红色电影,指导学生创作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让红色电影的精神价值进入课堂、进入片场、进入学生的头脑中。

关键词:红色电影;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片场教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谈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五个问题,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电影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的发展深深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前行。红色电影以其鲜明的特征、丰富的内涵、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成为电影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红色电影在影视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红色电影的价值内涵

红色电影是指那些抒发爱国情感、蕴含革命精神、歌颂英雄人物、弘扬主流精神的电影。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一大批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此时红色电影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期,银幕上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烈火中永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家喻户晓的作品(见图1)。正如彭吉象所言,“中国电影的美学风格在建国后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嬗变,由于影片题材及主题大幅度转向‘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银幕上出现了中国影坛此前鲜见的一种‘崇高壮美’的审美形态”[2]。

进入21世纪,一批新的红色电影逐渐上映,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战狼》等,这些作品带领观众重温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更多的年轻人去解读、去领悟红色电影的精神内核。

红色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思想深远、制作精良,传递着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是创作过程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辛勤付出,传承着职业精神。

在影视职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编创红色剧本、翻拍红色经典、创作红色电影,将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和影视创作的全流程中,培养学生的專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 红色电影融入人才培养的理念思维

红色电影融入人才培养需要解决“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吸取红色电影的精神养分”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解决如何选择红色电影教学片例、如何引导学生从红色电影中吸纳精神内核和专业技能、如何传承各工种的职业精神、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实践创作等问题至关重要。

2.1 红色电影融入课堂教学

从国内外经典的红色电影中,遴选一批思想意义深、艺术价值高、制作技术强的影片作为教学范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经典的红色电影,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波澜壮阔的大型抗战”主要以《老三战》《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电影为例,解读了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大型抗战历史的电影;

“可歌可泣的民族抗战”主要以《冰山上的来客》《嘎达梅林》《红河谷》等电影为例,解读了描写中华各民族团结抗战、国际合作抗战等历史的电影;

“举足轻重的民间抗战”主要以《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电影为例,解读了描写军民联合抗战、游击力量、儿童抗战等历史的电影;

“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主要以《刘胡兰》《周恩来》《钱学森》等电影为例,解读了描写革命先烈、英雄伟人、先进楷模等人物的电影;

“新时代的红色电影”主要以《建国大业》《战狼》《厉害了我的国》等电影为例,解读了新时代还原历史时刻、反映综合国力、展现大国形象的电影。

2.2 红色电影融入片场教学

从红色电影的创作者中,遴选一批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艺术家作为创作标杆。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教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片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助推学生的成长成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影视从业人员的精神传承”主要是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诠释和传授影视工作者的道德精神,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

“红色电影作品的实践创作”主要是学生通过改编中华传统故事、翻拍红色经典电影片段、饰演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等方式,在影视片场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精神。

“学生影视作品的评估诊断”主要是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建的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影视作品进行评估诊断,积累优秀成果、查找问题漏洞、提出修改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完善”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和实践创作的情况,总结红色电影融入影视职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和不足,对方法策略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地完善,不断提升育人机制内涵。

“新时代影视工作者的创作观”主要是将红色电影融入人才培养的理念推向影视产业,教育新时代的影视工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通过以上做法,我们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之中,为学生树立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等目标,以及个人基本素质、发展、成才等奋斗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传承职业精神,造福社会。

3 红色电影融入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现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红色电影融入专业教学的实施路径。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影视”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紧密对接影视产业链。在影视制作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有一门课程叫做《联合作业实践》,主要是联合影视编导(编剧、导演等岗位)、摄影摄像技术(摄影、照明等岗位)、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剪辑、录音等岗位)、影视表演(演员、配音等岗位)、人物形象设计(化妆、服装等岗位)、舞台美术设计(美术、道具等岗位)等专业进行剧组化实践,在模拟的剧组里参与一部影视短片的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化妆、后期剪辑等环节的工作,并独立完成一部结构完整、叙事流畅的影视短片作品的课程。旨在训练学生通过各专业间的配合与协作,通过理论知识的实践化操作,培养独立制作影视作品的专业能力。

这项改革由学校统一合作专业的教师提出,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所有参与联合实践的专业统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确定课程开设的学期、上课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横店的影视资源特点,分阶段进行联合实践:

第一阶段,《经典翻拍联合实践》(第二学期),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影视剧创作的全流程,教学内容侧重于经典影视剧片段的模仿(见图2),学习难度较低。2019年,学校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了《鸡毛信》《小兵张嗄》《建国大业》等经典红色电影的翻拍实践,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第二阶段,《古装剧联合实践》(第三学期),要求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编剧知识独立创作出一部20分钟以内的古装剧剧本,并能够执导完成作品拍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作品的现场拍摄任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品的后期剪辑及特效制作,教学内容侧重于以横店影视城为主要拍摄场地的古装剧拍摄实践。众多的拍摄基地为学生进行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实践创作提供条件。

第三阶段,《毕业联合实践》(第五学期)教学目标设定最高,要求学生能够在《古装剧联合实践》学习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在校两年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部制作精良的原创文学剧本影视剧情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创作。

这样的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更多高质量影视作品。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下,学生的作品纷纷在浙江省一类技能竞赛和国內二三类赛事中获奖。学校也与本地的影视公司签订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让企业的技术骨干、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一起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养,助推学生的成长成才。

这些成果得到了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2017年3月27日,浙江教育报以《小剧组:一场就业的排演——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跨专业联合实践小记》为题对《联合作业实践》课程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见图3)。

4 红色电影融入人才培养的前景展望

通过让红色电影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力图打造专业学习的“红色课堂”,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更要树立学生的思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影视人才。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红色电影的精神价值,从以下方面提炼成果:

第一是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除《联合作业实践》这种综合实训的课程外,我们还将从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中遴选课程进行思政设计,普及红色经典电影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

第二是建设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从学生的经典翻拍、古装实践、自主创作的影视作品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汇编成册。还将研发相关的新形态教材、在线开放课程等,建设成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用于实践教学、成果推广、社会培训等方面。

第三是攻克一些高级的科研课题项目。红色电影不仅可以用于影视类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它本身的价值也可以让研究者从思想政治、党建历史、电影艺术等方面进行相关科研课题的探索,可以培育一些高级别的课题项目。

第四是孵化一批优质的师生艺术作品。通过对红色电影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我们将引导师生进行艺术创作,孵化出制作精良、思想深远、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参加竞赛并推广宣传,不断打造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是培养一群优秀的影视制作人才。通过红色电影的教育,我们让学生了解那些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的经典作品,不断传承一代影视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从而为新时代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影视工作者。

每一个时代的电影都是一个缩影、一次回眸,刻画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社会画卷,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新时代的红色电影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的时代精神,也描摹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时代,影视教育者应当坚守教育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人才。影视从业人员也应当在党的领导下,传播正确的思想,弘扬工匠精神,制作出优质的影视作品,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思政教育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电子商务专业校内学生自主实践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