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东北经济产业调整与投融资趋势分析
2020-09-10张仕奇丁亚辉
张仕奇 丁亚辉
摘 要:东北地区的经济投融资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制约,由于不同的国家政策及地方诉求,不同时期、不同的条件制约下,各学派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式投融资的看法也不相同。由于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横向加强,东北地区经济框架机制也不尽相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深切关注对东北地区的发展,通过制定各项经济性政策,引进外资优势,发展新的投融资体系,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以专业有效的方法,在东北地区金融经济行业实施正确的投资和融资政策。本文将新兴的趋势投资和融资,分为外商投融资、民间投融资、国家投融资三类,通过系统地分析以确定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的经济投融资趋势。
关键词:新型经济体制 东北地区 投融资 新兴工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 文献综述
在新兴经济政策体制下,对于东北地区经济的投资和融资趋势是必须以投资者获得利益为基础的。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满足东北地区国有、私有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需求。资源匮乏、资源枯竭迫使东北地区寻求更为广阔的出路,而对于这条出路则必须以新型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建立。
在投融资的政策方面,李国义、秦玲玲(2009)首先从财政投融资奖励政策的目标及工具指出,将财政投融资初步确立为三个目标及产业振兴、经济增长和福利增长,并由企业和个人作为投融资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自愿进行投融资决策。而孙津(2004)则指出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所导致自然资源枯竭、资金短缺,必须要求投资者拥有一个能够出钱的环境,并由此带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同时坚持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原则,保持社会一体化进程以拓宽东北地区的投融资方式。宋维佳(2008)利用外资振兴的路径,通过以外商投资的方式结合东北地区独有的自身优势,全面提高投资环境及融资市场,达到区域经济的繁荣。汤吉军(2005)同时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 因投资成本补偿不足,使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欠缺,投融资方式结构单一,导致无法适应相关政策的实施。隋殿海对国内相关金融行业及目前各个区域情况分析,得出区域直接融资的渠道狭窄,金融发展水平较落后。刑栋(2004)则认为应在东北振兴的投资领域中积极引入BOT投资,通过因地制宜、制定宪法等方式在WTO形式下进行有效的基础建设投资。而在刑大为的融资问题研究中利用了SPSS,通过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各类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陈旧企业技术融资策略的改变,攻克其融资业务的难题。
如上所述,在东北地区缺少完善的、归于新政策下的、投融资趋势的体现。本文将以机构投资者的切身情况作为引理,为东北地区新形势下的经济投资和融资趋势进行系统疏导。
2 不同时期东北地区投融资形式的改变
(1)20世纪50年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东北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煤炭工业基地、石油工业基地,其城市劳动力水平整体素质高于其他地区为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市场面积。成为新中国发展的龙头省份,在投融资份额方面占全中国各大区比重最高,民工企业的运用也远超其他省份。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带动下,东北地区主要通过输送为能源、原材料与机械工业,产品包括煤炭、電力、钢铁、铝业、锅炉、汽车、氮肥、染料、工业用纸等,为全国工业制造提供基础,极大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刺激了第一、第二产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萌芽。
(2)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东北地区的工业投资比重继续增大。在建立并完善制造业及工业相关体系之后,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利用体系。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下,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疯狂涌入市场,拓宽了融资渠道。
(3)20世纪80—90年代,东北地区资源利用开发已达到瓶颈期,缺少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国家对东南沿海等经济特区加速开发,使得大量经济资源由北向南输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基本资金的减少,使得区域发展落后,无法适应国家社会一体化的进程。而国家对于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等新兴城市投入增大,东北地区只输不进,最终使其经济倒退。
(4)21世纪,在国家建立健全东南部新兴经济特区后,其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自2003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任务和政策等措施。
近年来,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人民政府相互监督指导下,东北地区经济水平也呈缓步上升态势。同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也在近期参加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较大矛盾,在资源配比、经济发展等领域具有较大问题。
3 对于新形势下东北地区投融资的分类
在通过对现有的国际投融资热度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中国重工业的龙头地区,东北三省的第三产业制造较其他省份仍属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经济水平不够发达,科技创新不够进步,导致大量能源无法在本地进行加工、制造成具有完善装置的产品,只能通过运输原材料的形式获得资金。
其次东北地区具有优略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在一些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柱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建立起一个动态的优化模型从长远利益上分析,如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1 吸引外商投资以拓宽融资渠道
在经历漫长的经济发展后,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就越来越在经济社会中凸显出来,特别是资本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国际间的贸易利益逐渐多样化,而国际投资则更加体现了这一重要特点,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FDI。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外资较为发达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因此,在跨国并购、外商投资方面,东北三省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作为用于庞大的融资渠道的外资企业,能够在带动东北科技产业进步的同时,也能带动全国的工业发展水平。
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厚的东北,其具有面向四面八方的交通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条件极为优越。作为全国铁路密度最高的地区,向东为沿海,向北向西分别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后,更极大地拓宽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及融资渠道。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而言,全国大部分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等地。东北地区应利用外资对象,联手跨国公司,实现产业多元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外部促进企业市场机制的完善环境。加强硬环境建设,使东北区域内的交通更加畅通和便捷, 进而使产品更快捷地进入欧洲市场。
企业虽然是外商投资的重要渠道,但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对于外商是否考虑东北地区的投资也尤为重要。只有从政府方面,完全打开东北市场,做到相关政策的透明化、实施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引入外地资源。而政府人员也要维护自身的公职性、公平性,否则可能导致外商大量出逃。外商投资不仅带来的是较为发达的科技经济文化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启动资金。在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今天,在外部通过外资发展自身经济,内部利用其先进的科技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才能真正拓宽市场经济,打开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让“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一句空话。
3.2 民间及私有企业对投融资方法,增强国民投资热度及意识
对于私有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和合并融资的方法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以优势企业带动劣势企业的方法,进行优势互补。另外,相关企业必须拥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对于资本市场的消息、内容必须保持严谨性和可用性。
在民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融资渠道的灵活性、自主性,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以扩大市场容量,增加资本的流通。在与国内市场接壤的同时,完善国际市场,拓宽海外渠道,吸引海外投资者,争取发展海外上市带动地方经济。
企业应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确保在机构投资者投资过程中拥有更好商业效益,提高企业的资本和利用效率。
分析如何增加东北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热度,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环。任何区域想发展、要发展,都离不开群众基础的夯实。民众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只停留在把钱存入银行的初步认识,这极大地抑制了金融经济等高新产业的进步,从而导致科技水平不高、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股票证券等投融资业务理解程度低,最后导致东北经济结构不够发达,群众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要增加投资热度必须先增加国民意识,而要增加国民意识则要从最基本的教育抓起,增强学习思考能力,积极主动地引进其他地市或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增强国民对于投融资金融方面的意识。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投资则必须有一个足够完善和完备的投资环境,同时拥有广阔的融资渠道,这就需要政府在颁布相关法令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在政府的培养和完善下,树立良好的信用文化环境和市场机制。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以增强国民对于投资的信任和热度。
4 国家及政府相关政策对于投融资的影响
在全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新增规定,国有大型银行设立专营机构,为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面对东北地区分布的众多中小企业政府则要求这些企业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对于这些小微企业,政府在把控方面则需要一定的积累,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导向。要在鼓励政策的实施下全面从严考量,政府需提供帮助规划并启动其发展。严格选拔条件,确立专业技术性企业。
在国家相关规定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应着力于,经济资源的可再生发展,提升工业制造力、向心力,提升国民对待投资风险、融资渠道的意识。大力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技术培养,扩宽市场面积。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投资者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而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前提,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在打消其顾虑的同时增强自身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针对于东北地区工业、农业发达的问题,政府大力发展现有资源企业,巩固和提高城市市场建设,加大金融业的发展,围绕“三农”,抓住先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现如今进入21世纪,在经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应发展新兴产业建设,在电子产品、网络产品等方面加大力度。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工业的发源地,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应将部分产业链牢牢控制,从资源输出型区域变为资源直接利用并输入的城市。
加快企业技术的进步,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基数庞大人才优势,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机制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大力推广实施自主创新成果,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努力将其转化为先进的劳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龙头企业的国家项新技术,并增加投资数量,开拓股票等金融市场,增加对出口银行贸易渠道。
自推出《若干意见》以来,东北地区着重打造以优化产品质量及创新于一体的新型产品建设,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类型、提高产品效益等方面,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对口企业方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做优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能力,通过对东北工业产能的资金供给与融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振兴战略。
5 结语
针对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投融资趋势,从总体上看属于缓步上升的态势。但新兴产业结构不发达,投资容错率较为低下,部分投资者对于东北地区现今业务不够了解,则是现如今面临的重点问题。事实上,在今天的东北地区,国际贸易、软环境建设程度在不断加深,这正是体现了东北地区政府对于如今面临问题和挑战的态度。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東北区域经济已达到国家平均经济水平,在经济贸易等方面也处于全国前列。
参考文献
李国义,秦玲玲.东北老工业基地财政投融资激励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06).
孙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源和投资问题[J].中国发展,2004(01).
宋维佳.利用外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路径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汤吉军.投资成本补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5).
邢栋.东北经济振兴中应积极引入BOT投资[J].长白学刊,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