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交通安全隐患探究
2020-09-10徐国旗
徐国旗
摘 要:一直以来,道路交通都是维护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国家对于交通安全管理也给予了较大的关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要求持续提升,纯电动汽车的出现在注重环保的时代成为大势所趋。针对纯电动汽车而言,如何把控交通安全隐患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交通;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的不断扩展,社会汽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安全隐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兴起的今天,如何有效规避交通安全隐患值得我们去分析和考虑。
1 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国家交通出行而言,交通安全是维护出行秩序的基础条件,也是对于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便捷出行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汽车拥有量持续提高,虽然带来了出行的便利,但是难免增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得到广泛使用的今天,纯电动汽车本身的性能会对于交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交通法规来进行对应的操作,就可能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时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做好交通安全的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需要针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纯电动汽车的交通安全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实际发生率,最终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1]。
2 纯电动汽车出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隐患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为了针对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这里选择248.9万台新能源汽车作为样本,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84.3%,插电混动汽车占据15.6%。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2019年中成果发布会暨新技术研讨会》的数据分析,从2019年5月到2019年8月发生安全事故79起,涉及96辆汽车。对于起火原因进行分类,有58%是因为电池问题、19%是因为车辆碰撞、23%是因为使用问题和零部件故障等。
纯电动汽车出现安全隐患,其主要包含:第一,驾驶人员本身的安全意识较差,存在违规行驶的情况。从上述的数据统计分析之中表述的,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行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有45起,直接造成4人死亡;违反交通规则的有15起;超速的有12起;第二,个别纯电动汽车还有着“非预期加速”的交通安全隐患。如,有的车辆在起步阶段提速太快,超出了驾驶人员可以控制的地步。例如驾驶人员在切换D档解除驻车起步的时候没有踩制动踏板,最终导致瞬间提速、快速起步等,超出了驾驶人员可以反应的时间;第三,道路运输企业针对驾驶人员的培训还没有真正落实。基于驾驶人员的陈述分析,运输企业针对事故车辆的驾驶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且事故车的驾驶人员没有针对该车的使用说明要求进行认真阅读、执行[2]。
3 纯电动汽车安全隐患的控制策略
基于上述纯电动汽车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控制:
3.1 修订完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之中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着特殊的要求。汽车的瞬时功率越大,其提速性能就越好,这有利于快速超车,但是在起步阶段因为瞬时功率偏大,制动的非安全区就会进一步增长,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在标准之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瞬时功率尤其是针对起步阶段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仅仅是表明发动机功率应该大于等于标牌发动机功率的75%、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系统需要保持平稳的运转、针对车长超过6 m的客车要拥有超速报警功能,当超出了允许的最大行驶速度的时候就会通过视觉与听觉进行信号报警,但是满足限速装置或者限速功能要求的除外。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阶段其车速低于20 km/h的时候,需要给车外人员适当的提示音。所以,在标准之中建议可以增加:第一,电池的电量不能影響车辆的制动性能以及制动踏板的灵敏度;第二,在纯电动汽车起步的时候,即驻车接触之后的5 min之内,不管是切换到D档还是发动机的瞬时最高功率都不允许超过已经标明的发动机功率。
3.2 生产厂家需要做好纯电动汽车改良处理
为了减少纯电动汽车的交通安全隐患,作为生产厂家应做到:第一,通过改进车辆的系统设计,杜绝驾驶人员在不踩刹车的时候进行挂前进挡的操作;第二,在起步阶段,车辆的瞬时输出功率不能过高,并且不能快速提升车辆的行驶速度,避免出现非预期起步或者加速的问题;第三,在充满电的状态下,车辆的制动性能要进一步增强。如,某汽车生产企业基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实际要求实施了召回计划,将部分纯电动城市客车召回。这一次召回主要是车辆不踩行车制动踏板就可以进行换挡操作,在起步阶段驱动力控制策略允许驱动电机扭矩瞬间直接达到最大值,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引起驾驶人员在车辆起动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说明书去操作,车辆在起步阶段会突然加速行驶,进而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厂家针对这部分纯电动车辆的档位选择程序进行了升级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3]。
3.3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交通安全事故的控制
作为道路运输企业、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基层职能部门,需要做好新能源汽车的起火、失控等典型事故的上报与宣传处理,并且提醒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加强对于车辆的改造,作为运输企业则要强化其管理和培训,让驾驶人员消除“新能源汽车的开法是完全等同于其他燃油汽车”的错误认知,注重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特性,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法律法规来进行操作。在2019年的10月份,《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的发布,针对新能源汽车因为意外加速、车辆失控等问题造成交通事故,要求生产者及时获知,在发生事故的12 h之内直接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基本的事故情况,对于存在重大影响、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要将时间控制在6 h内。
3.4 完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
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之中没有做好新能源汽车检测项目与标准的针对性制定,务必针对已经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增加对应的安全检验项目。第一,在起步阶段,瞬时的输出最高功率应该小于等于表明的发动机功率的30%,或是车辆起步的最高加速度需要控制在5 m/s2之内;第二,在不踩刹车的情况下不允许挂前进挡;第三,电池的电量不能影响制动踏板的灵敏度,也不能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第四,按照《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需要针对性增加安全检测项目。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而如何做好纯电动汽车交通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工作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纯电动汽车的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有整体的分析、了解,推动纯电动汽车市场实现良性发展,确保满足人们的便捷出行要求。
参考文献:
[1]吴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交通世界,2020,27(29):36-37.
[2]程哲.汽车技术状况在行车安全中的作用分析[J].时代汽车,2020,17(11):191-192.
[3]颜纪飞.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4):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