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工艺
2020-09-10李智锋赵志丹
李智锋 赵志丹
摘 要:当前,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工作重心已转变为“建养并重”的阶段。通过预防性养护,可以有效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环氧抗滑封层技术,在全面了解环氧抗滑封层施工要求的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施工工艺及路用性能检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道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很多工程出现了早期病害问题。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目前,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包含微表处、稀浆封层、雾封层等等,这些传统养护工艺,虽技术成熟,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整体来讲,存在工艺复杂、材料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在含砂雾封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路面养护工艺,即环氧抗滑封层技术。将环氧树脂材料掺加到普通乳化沥青当中,从而提升复合封层的整体刚度和耐磨耗性。
1 环氧抗滑封层施工要求
环氧抗滑封层的固结料主要为水性环氧树脂和乳化沥青,通过掺加一定量的抗滑集料,在同步洒布工艺下,可构成一层路表保护层。按一定比例混合水性环氧树脂材料和乳化沥青类材料之后,可发生交联反应,并构成一种新型物质分子空间结构,即互穿立体网络结构。在该结构中,连续相为环氧分子,分散相为沥青分子,从而在网内锁住沥青分子,达到稳定材料性能,增强耐候性的作用。
环氧抗滑封层是一种高效、性能良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深入路面内部封住微裂缝,有效提升路面刚度。与传统雾封层工艺相比,环氧抗滑封层的粘结性、渗透性较好,但是,由于其厚度较小,仅有1 mm,对于改变原路面整体强度难度很大。因此,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对原路面具有一定要求,原路面要具有一定强度,还要具有相对良好的路况。具体要求如下:
(1)原路面结构强度良好。在行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原路面基本不会出现残余变形,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良好。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病害,需先做原路面铣刨处理后,才能进行环氧抗滑封层施工。
(2)原路面路况良好。为保证环氧抗滑封层施工效果,针对原路面病害问题,需先做局部铣刨处理,针对裂缝问题,则应做灌缝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树脂材料整体性良好。
2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双向6车道,通车运营2年,经目测可见,存在轻微裂缝、网裂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导致病害加剧,进而对行车舒适性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路况检测分析,本路段路况评价等级为“良”,路面结构强度充足,因此,决定采用预防性养护施工方案。经商议,提出了环氧抗滑封层养护措施,以期有效提升路面使用性能,解决路面病害问题,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3 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施工流程
相比其他养护施工技术,环氧抗滑封层施工简单、速度快,具体流程如下:
(1)施工准备。环氧抗滑封层施工需要选用专门的封层车设备,施工前,要做好设备调试工作,确保设备施工中运行正常。首先,将封层车设备开启,排出水罐内的水,做好管路及喷头等装置的清理工作,保证洁净。其次,对所有喷头进行检测,避免喷头堵塞,导致后期喷洒不畅。若存在此问题,需及时处理。再次,做好铣琢车调试。根据施工工序要求,环氧抗滑封层施工中,需进行铣琢处理。施工前,要对铣琢刀头检查,保证刀头质量。并做好铣琢模块安装及发电机系统检查等。
(2)铣琢。环氧抗滑封层施工,需采用专用的铣琢设备,通过铣琢施工,能够有效提升作业面的施工效果。
(3)装料。按照配合比例均匀搅拌施工材料,随后进行封层车装料,保证装料数量充足,满足施工要求。
(4)灑布。洒布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洒布量和洒布遍数。洒布过程中,保证洒布均匀,且合理控制封层车行驶速度,不宜过快,可设定为6 km/h~8 km/h。
(5)开放交通。完成上述施工,且路表干燥之后,便可开放交通。
4 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工后检测分析
按照现行试验规程和评定标准,本工程分4次进行抗滑性能、构造深度、渗水性能及平整度等路用性能检测。具体检测时间分别为:工前、铣琢后、工后及工后6个月。选取本路段300 m作试验段,检测情况及结果如下:
(1)摆值。在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当中,多采取摆式仪器,本工程采取BM-II型设备。在试验段间隔100 m设测点,共设3个测点。检测结果如下:
1)测点1。工前摩擦值为52.8 BPN,铣琢后摩擦值为89.9 BPN,工后摩擦值为74.8 BPN,工后6个月摩擦值为66.0 BPN。
2)测点2。工前摩擦值为50.8 BPN,铣琢后摩擦值为87.8 BPN,工后摩擦值为78.3 BPN,工后6个月摩擦值为69.8 BPN。
3)测点3。工前摩擦值为54.6 BPN,铣琢后摩擦值为90.0 BPN,工后摩擦值为78.5 BPN,工后6个月摩擦值为67.8 BPN。
由此可见,本路段工前摆值在50 BPN~55 BPN之间,可基本达到行车对摩擦的要求。在抗滑封层施工前,原路面需采取铣琢车打毛施工,通过铣琢路面摩擦值增大,甚至高达90 BPN。随后进行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原有铣琢留下的表面纹理被环氧乳化沥青封住,所以路面抗滑能力下降,但工后及工后6个月的摩擦值仍在60 BPN以上,可达到施工规定要求,且高于工前,说明通过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可以增加路面的抗滑能力,且耐久性良好。
(2)构造深度。为了检验路面的构造深度,本工程采取铺砂法进行检测与分析。检测结果如下:
1)测点1。工前构造深度为0.825 mm,铣琢后构造深度为1.302 mm,工后构造深度为1.068 mm,工后6个月构造深度为1.060 mm。
2)测点2。工前构造深度为0.822 mm,銑琢后构造深度为1.339 mm,工后构造深度为1.066 mm,工后6个月构造深度为1.037 mm。
3)测点3。工前构造深度为0.891 mm,铣琢后构造深度为1.414 mm,工后构造深度为1.145 mm,工后6个月构造深度为1.036 mm。
由此可见,相比工前,工后及路面工后6个月构造深度相对较高,可满足施工规定要求。
(3)平整度。为检验路表平整度,采取三米直尺进行检测。经平整度检测可知,原路面平整度良好,基本在3 mm以内,表明路面无明显结构性车辙等病害。经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后,由于封层厚度仅1 mm,将其喷洒路面之后,将快速向路表结构内渗入,说明对于路面平整度而言,环氧抗滑封层并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4)渗水性能。本工程已投入使用2年,渗水试验检测时,共设3个测点,其中一个测点存在渗水情况,其他两个测点未见渗水现象。通过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后,再次检测3个测点未见渗水现象,工后6个月后,检测同样未见渗水现象,说明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交通量与日倍增,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很多路面出现了病害问题,为有效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如何做好养护维修工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环氧抗滑封层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施工技术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封闭轻微病害,还能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因此,开展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施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牛志国.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施工技术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9,21(09):237.
[2]杨继升.沥青路面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应用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6):91+93.
[3]尹飞.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8):108.
[4]秦鑫,吴政轩.浅析沥青路面雾封层施工技术应用[J].卷宗,2019,9(24):323.
[5]高越,钱海涛.浅析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路面封层养护技术[J].河南科技,2014,39(2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