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礼物交换传统的基本形式及影响

2020-09-10罗正义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罗正义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会以礼物作为自己的社交的很重要的方式,礼物的交换代表了整个社交网络与自己个人社会地位的大小,因为很多时候,几乎在中国农村地区就会整个礼物作为自己社交的重要工具。这些礼物的方式丰富多样,包括份子钱以及经常使用的菜米油盐等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礼仪场合会有不同的礼物作为代表,本文就以笔者家乡为调查对象,来探讨农村地区礼物交换传统性体系及其影响。

关键词:礼物交换;传统性;交换形式

一、关于礼物的研究

关于礼物的交换的研究最早是历史特殊论者博厄斯,他首次对于“夸富宴”(potlatch)进行了描述,它是盛行于北美西北海岸夸扣特印第安人中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文化的交换形式。本尼迪克特她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对夸扣特尔人进行了集体特征的分析,认为他们赋予幻想,爱好斗争,特别注重个人的荣誉,他们的理想就是在要大胆、虚荣、方面超过别人,与其受人嘲弄,毋宁自杀,这也属于本尼迪克特三种文化模式理论中的“狄奥尼斯型”。

马林洛夫斯基他认为礼物交换的原则是互惠性,并提出,“库拉圈”是指在特里不安岛,新几内亚等岛屿的许多不同民族之间错在着一种伴随着一定规模物物交换的仪礼性物品的交易权圈。库拉交易中的主要仪式性物品包括红贝壳项链和白贝壳手镯,它们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传递,并常常伴随着巫术性质的活动。参加库拉交易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交易伙伴,建立个人的荣誉和地位。莫斯认为在具有这种制度的社会中,相互赠礼的人就像共享财产的所有权,而不断的有彼此给予、接受、回报的义务。这种给予、接受、回报就像义务下的人群所订立的一个长期契约,个体间的交换活动是按照社会规则进行的,同时也在强化这些规则。

国内学者闫云翔提出了涉及礼物研究的核心问题:回礼动机、互惠原则、礼物与商品的关系,对于中国独特的礼物交换现象则使用“面子”“沾光”“人情”等本土的概念进行分析。闫云翔从中国传统而独特的社会文化角度考虑,将关系、道德与其他一些本土概念作为从总体上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概念工具,利用这些概念工具,结合文化差异性和社会实践的观点,对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礼物交换体系以及中国社会中一些异于其他社会的礼物交换现象进行简单评介,并通过彩礼和嫁妆的例证说明社会交换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是随社会实践而变化的。

二、D村的传统性的礼物交换网络

(一)“打山早二”

在D村村民出生的第一天里面,其父亲就会打电话分别告诉自己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然后会邀请家族里受尊敬的人以及当地的风水先生,来商量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为这个婴儿举行“打山早二”的仪式。这个日子一般会考虑这个孩子的生成八字以及当天日子天气状况等,在完成这个环节之后,风水先生一般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红包和一包香烟。在这个仪式当天,主人会请当地有名厨子来为自己做饭招待当天来的客人,在这个仪式的前几天,这些厨子会被请到主人家来开厨子大会,根据主人家的意思来商量如何把这场仪式的酒席办好。仪式的当天办“打山早二”的人家是很隆重的,整个家庭充满了欢快的气息。这一天,每个亲属送的礼物会是多种多样,有孩子的衣服、猪肉、米、酒等。当然,气势最大的是这个孩子母亲的娘家,一般他们/她们的到来,也代表着整个仪式进入了高潮。每个仪式都有特定的食物,D村的“打山早二””同样如此。在这一天,所有到来的客人必须要吃的是醪糟,代表着对主人家的注重以及祝福。当然,来的客人也会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这次的人情大小,一般这次的人情分子钱会大于上一次的。也就是说,如果说上次D村村A在B家送了100,那么B村民就会再次A家“打山早儿”上送150或者大于100的数目。

(二)周岁礼

周岁礼的礼物交换是以初生婴儿为关系网络中心,是一场小型的宴席。参加宴席的人主要是主家的近亲亲属,比如舅家、姑家、姨家等。这些近亲亲属为为新生婴儿带来衣物、玩具之类的物品,当然也会给“周礼钱”。主家主要亲戚并给新生儿的母亲带来鸡蛋(一般在20个以上),因为鸡蛋是传统里养最为丰富的食品了,此时新生婴儿的母亲有需要坐月子,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父家会宴席来招待这些亲属,规模没有“打山早二”那么大。周岁礼除了保障母婴的物质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让娘家的人认新生婴儿,给他在这个亲属关系网络中一个定位。

(三)订婚与婚礼

婚礼是D村礼物交换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体现在参加的人数多,礼物品种多样,婚礼在新郎家举办,但是新娘家也会举行相应出家仪式。一般在结婚前,会有订婚,它是结婚的前奏和预演。传统性订婚的规模比较小,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新郎家和新娘家在以媒人为中介,和众多亲属的见证下,商量彩礼以及礼单。传统上的礼单主要有被子、棉絮、锅碗瓢盆等一些常用的家具用品。第二是正式向亲属宣布,兩人是“合俗”婚姻身份,可以正常的亲密的交往了。比如男方在女方家玩几天,或者是女方在男方家玩几天,由于二人已经举行了订婚的仪式,所以两人的交往不会被人村里村外的说三道四了。在这个仪式上也就相当于是在男方和女方认识彼此亲戚。此时所有的亲戚,包括女方的,都会来到男方家坐在一起,在男方家吃午饭前,男方和女方彼此带着自己另一半认识各自亲戚,并且根据亲属称谓,叫相应的称谓,亲戚会给新郎和新娘同等的礼金,表示他们认可这对新人的关系。

三、总结:传统性礼物交换的影响

传统性的礼物交换形式是影响人们行为的准则的基本因素,会伴随其一生,甚至是整个家族家风,但是这也是一种载体,一种精神契约,正是有这些传统礼物交换形式,才把人紧紧的拴在一起,无意中,形成了一种连接他者与自我的精神纽带,并长时间的发展,这种交换,会是亲缘、血缘、职缘的有机结合的前提,或者是锲机,因此,在个体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统基本礼物互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刘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第29页

[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黄欢译.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第80页

[3][英]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梁永佳,李绍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第101页

[4] [法]马塞尔·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M].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52页

[5]阎云翔礼物的流动 —一 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78页

[6]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3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