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2020-09-10刘欣然
刘欣然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为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提出“健康扶贫”计划,并成为扶贫七大举措之一。山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积极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但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严重阻碍健康扶贫工作进程、影响政策实施效果,本文基于此着手研究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1国内研究现状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精准脱贫、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关于健康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政策的解读、存在问题及路径优化等方面。
“健康扶贫”的提出及内容的丰富是随着我国扶贫政策发布而不断发展的。对于健康扶贫的内涵,国内李莲莉认为健康扶贫是政府为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而运用公共权利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以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质和提供多层次医疗保障。
国内学者借鉴不同地区经验,致力于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精准识别是前提,不同类别贫困对象帮扶措施不同,要构建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为避免再次贫困,需要在“输血式”基础上形成“造血式”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2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健康贫困问题现状
2.1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医疗保障水平对深度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与低都影响着健康状况。目前来看医疗保障制度并没有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居民的差异化政策。参保资助标准方面,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城乡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所在地县级政府没有全额资助,对于贫困人口来说个人承担比例较重。
2.2医疗资源配套设施落后
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设备陈旧老化严重,长期历史欠账多年未补齐。例如,临汾大宁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建于80年代,至今仍在使用,该县84个村卫生室尚有51个村卫生室建设面积不达标;忻州静乐县中医院建设面积仅为3000平方米,目前仍处于改建之中不能正常投入;吕梁石楼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县中医医院综合楼两个在建项目目前资金缺口多达1.1亿元;吕梁兴县启动总投资近4亿元的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建设资金全部自筹,财政压力巨大。
2.3医疗队伍建设严重不足
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医疗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卫生与计生服务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缺编现象,特别是提供农村计划免疫、疫情报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卫生信息登记等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室缺员问题尤为突出,带来一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无法提供等问题。
2.4不注重日常健康习惯养成,缺乏自主健康管理意识
由于山西深度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家庭财力有限,难以拿出更多的钱财投资教育,再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当地贫困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人口文化素质也不高,缺乏自主健康管理意识。
3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对策研究
3.1完善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制度
首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目前各项贫困的主要原因,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保障是健康扶贫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其次,完善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保障机制。在救助支付方面,结合健康扶贫的发展,能够准确、合理的把救助资金运用到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3.2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不断完善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少有一所医院(含中医院)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充实基层队伍——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到2020年,实现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2名以上的目标。
第二,强化人才培养——每年组织贫困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有序到对口支持城市三甲以上医院免费进修,到2020年,贫困地区县乡医院的医务人员至少接受一次专业轮训。
第三,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探索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3.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管理意识
在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的同时,也要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树立健康管理的意识。在宣传策略上不仅要在各类场所大力开展卫生健康防病宣传工作,还要根据一些人群聚集或有特定功能的场所,制定个性化的宣传内容,进行宣传活动。
4结语
健康扶贫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现,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应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以保障健康扶贫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黎东生,王君,白雪珊.广东精准健康扶贫典型模式及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9,03:150-152.
[2]陈菊,伍林生,江杨岗.健康扶贫可持续路径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04:7-9+12.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