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思政格局下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创新路径

2020-09-10徐婧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新媒体

徐婧雯

摘 要: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态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是旨在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新媒体的作用被强调得更为突出。但现阶段,由于传统校园宣传理念的影响,新媒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资源浪费、脱离实际、盲目创新等问题。故而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必须从内容着手深入挖掘,同时整合现有校园媒体资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新媒体;高校思政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19-02

近年来,随着微博、QQ、微信等这些新兴媒体软件及平台崛起的,还有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进而对教育行业,尤其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成功构建,新媒体依靠其灵活性、包容性无疑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媒介与手段。

一、“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与内涵

所谓大思政格局是对多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联系机制形成的合力体系的整体形态描述。简而言之,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辅导员这一角色的独有任务,而是要将教育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學学习、生活过程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宿舍中,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到正确的思想引领,从而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立体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能型”新时代人才的高校教育任务。

20世纪80年代广泛流行于高校教育系统的“三育人”理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是大思政格局的原始雏形,这是第一次高等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堂之外的教育方式尝试结合。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架构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基本框架,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与意义,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协同育人教育机制的形成与发展。2017年教育部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简称《纲要》)完整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纲要》的出台正式将大思政格局落实到了实处,在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至此,大思政格局基本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思政教育也从单一的课堂教育和孤立的辅导员教育走向了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新局面。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育人应更关注协同育人机制作用的发挥,从传统的内容“填鸭式”教学转变为“灵活式”思想引领教育。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量爆炸,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手段远远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使用率与实效性不高

受传统校园宣传教育的影响,许多高校如今仍然将校报、广播台等旧媒体传播手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忽略了新媒体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尤其是“90后”“00后”的影响力与传播力。相比传统宣传载体,新媒体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传播信息速度快且传播范围广泛。当校报还在编辑等待出版时,信息已然失去了它本身的热度与新鲜感。在学生看来,甚至可以说是“过气”资讯,当然这也就失去了进行最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而完全沦为形式主义的附庸。传统媒体之所以被新媒体所逐渐取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时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校园媒体层面,在如此巨大的互联网信息冲击下,校园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尤其在现阶段新媒体还未广泛运用在大思政格局下的各个阶段,是人们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宣传渠道的增多导致新媒体宣传内容分散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播平台走进人们的视线。从最早的QQ空间、新浪博客,到后来的微信推送、抖音直播,新媒体在强势袭来的同时,也分散了受众群体对每一种传播方式的关注度。新媒体渠道的扩充确实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构成,但在大思政格局协同联动的工作要求下,集中宣传渠道,渲染宣传效果是更为紧要的任务。现阶段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盲目追求创新,急于开拓新媒体宣传新平台,以短时间博取学生眼球为目的,未能及时进行长远而合理的宣传规划,从而导致受众群体“快聚快散”现象的发生。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校园新媒体失去了学生群体的信任度与影响力,那么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生命力就会面临终结,对于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完全构建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新媒体宣传脱离学生实际,无法引领“主流”舆论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植根于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论教育才有生命力。传统的校园宣传工作理念使得新媒体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呈现出来的形式较为单一,有的甚至还导致了新媒体宣传手段在某些校园中“水土不服”。以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有的高校只发布格式严谨的新闻类稿件,缺乏对时下热点资讯的关注,无法做到同学生的关注热点与时俱进,从而给学生留下了刻板、信息滞后的印象,也因此丧失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宣传作用。

三、“大思政”格局下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创新路径

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思政格局更强调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成。因此,在大思政格局背景下,新媒体要充分发挥其灵活性、时效性、互动性等突出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最大化贡献力量,进一步扩大思政教育行业影响力。

(一)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以新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协同作用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校园媒体固然有其显著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在校园长期所形成的“根基”性惯性思维也不可小觑。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大思政格局的实效性,新媒体作为必要的宣传手段必须会带动传统校园媒体进行更新革命,形成影响力更大的校园媒体圈。新媒体对于“新鲜度”和“话题度”较高的社会热点或突发问题有着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进行此类问题的教育宣传,凭借迅捷的传播速度和广阔的传播范围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占据思想政治教育先机。校园传统媒体也并不能一味原地踏步,而是要在新媒体平台宣传的基础上进行“接力”宣传,从而夯实新媒體思想引领成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根据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宣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平台,不仅是大思政格局下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只有不断满足日益复杂的学生需求,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刻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生指导的意义。

(二)创新新媒体内容,以“深度”拓“宽度”

虽然现在正处在以“速度即生命”为口号的“快新闻”时代,但是新媒体在争取其时效性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内容性的拓展。诚然,丰富的新媒体宣传渠道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长远来看,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才是触动他们内心的“王牌”。

大思政格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推动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重大创新。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手段与载体,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大思政格局的舆论形象,以真情感动人心,以潜移默化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认可新媒体所为他们塑造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打造主流新媒体宣传品牌,牢牢掌握“主流”舆论话语权

相较于传统校园媒体的稳定性,新媒体平台正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自我更新。为了避免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造主流新媒体宣传品牌迫在眉睫。作为新媒体的管理者,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进行思政教育,降低学生对于学科的抵触感,以真实且贴近生活的题材增强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树立好新媒体的典型主流平台形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不断地在主流新媒体平台上汲取养分。主流新媒体平台的打造,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要抓住青年学子对于社会事件的责任心与参与感,不断引导教育,以达到最终被广泛认可的实际目的。

除此之外,新媒体作为大思政格局下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良好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从而使新媒体平台具备舆论监控及引导的高级功能。作为校园主流思想的传播媒介,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内容和合理的观点,并引领其正确的舆论发展,维护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做文明网络公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务必要利用好新媒体的舆论监控作用,在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大学生把好关、守好门。

四、结语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思政格局下的融合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日益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与复杂性。在时刻变换的社会大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灵活变通,发挥新媒体优势作用的同时,时刻根据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而调整,使学生在“大思政格局下”做真正的获益者。

参考文献:

[1]关德红,任洁,肖芳.“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新媒体传播[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2):79-81.

[2]宋星,赵剑莉,马丁.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75-77.

[3]单中元,任正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微思政”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19(6):85-86.

[4]李珊珊,李艳霞.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实践建构——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7):161-162.

[5]黄煜伟,戴荣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9-20.

[6]马力.“互联网+”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7-6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新媒体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