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先的苏州
2020-09-10陶瑾
陶瑾
也许是一个文房摆件、一扇黛色镂空花窗、几丛疏密有致的竹枝都是设计师们的灵感缪斯。而这种灵感的创作,往往饱含着虚构的美。
“虚构”一词,最常见于小说,所有的小说都是立足于主观世界,扎根于现实生活中,而它所伸展的枝叶,却应大于一个作家的主观世界,高于一个作家所能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其实虚构就存在我们身边,在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息里。虚构是幻想,也是一种把握,一种超越理念束缚的把握。虚构又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苏州人的一种写意精神和创新胆识,它为人们有限的视野和目光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吴门画派到当代苏州画家,无不享受虚构之妙境。虚构,即是一种留白。书画中留白,是需要勇气的。简净的笔墨,大片的留白,让作品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这是留白的生命。因为留白,斗尺宣纸间,山重水复,气象万千,虚实互生,仿佛天地间之灵气自由往来其中。
留白,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就好比老子主张“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无相互映衬,虚实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产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境美。苏州人善于虚实转换,特别是书画创作,可谓意在笔先,形神兼备,让“无中生有”达到了一个智性的高度。
事实上,不止是书画,留白是一切艺术的主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文学的留白,优雅的苏州园林是建筑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音乐的留白,花未全开月未滿是自然的留白。艺术处处求留白,人生何尝不虚构。
而古代苏州人造园,多少诗意都生于移步换景之中。风景太直白,兴致早尽,太含蓄,又磨人情致。藏与露的交融,像昆曲的流水腔一样,绵绵若存又沁人心脾。今人设计园林、民宿,叠山理水、诗画意境,将东方审美的内敛、含蓄与江南园林的风韵推向了极致。
苏州真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妙构与创意无处不在。虚虚实实、干干湿湿,于水粉墙相融,淡雅而耐人寻味。
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符号,向世人诉说着属于她的故事。风轻云淡的苏州人,有自己的“定海神针”,其内涵与底气就来自她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以及源源不断的虚构开拓力量。这也是这座城市在过去十年中一跃成为中国最具有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之一的成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