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要矛盾视域下健康中国战略的构建

2020-09-10胡晓霞

客联 2020年7期
关键词:需求侧社会主要矛盾健康中国

胡晓霞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标志着国家战略进入历史性、全局性的时期。“将健康融于所有政策”的健康中国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需求侧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化,这意味着人们对健康需要已经上升到生命的全周期、生活的高质量的需要。从供给侧看,主要由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需要没有得到切实满足。因此,通过调节健康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优化健康事业的供给侧来提升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新时代;健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需求侧;供给侧

新中國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健康方面成就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制度日渐完善。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健康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正转向制度选择,这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新挑战。健康中国战略,正是应对当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健康理念在今天,已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即“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条件。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制度供给的提出,为人民健康的优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9月《“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出版,此书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状况进行了现实性、可行性、前瞻性的深入研究,提出“将健康中国战略融于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

这为“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先导与实践总结。“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始于2016年,国务院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2010年、2030年、2050年我国要完成的健康目标。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重要体现。2019年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15个重大行动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进一步细化与量化,把健康的国家战略与公民个体健康紧密结合、统一起来。

二、构建健康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五个重点方面战略任务。

(一)在健康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不良生活方式高危行为之间的矛盾

“资料显示,我国人群死亡前十位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危险因素中,人类生物学因素占31.43%,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占37.73%,环境因素占20.04%,医疗卫生保健因素占10.08%。”所以,生活行为已成为影响健康最重要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性有了新变化:第一,平时锻炼匮乏成为排在高血压、吸烟、高血糖之后全球第四大死因。第二,新的健康危险行为在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中蔓延,并由个体行为向群体集聚的趋势。特别是青少年饮酒行为与青少年女性非意愿妊娠。

(二)在健康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健康服务的总需求增加与公共医疗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挑战之一,慢性病谱与患者的双重增加与医疗资源分配依旧不均的矛盾。

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健康问题主要矛盾由以传染病、母婴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慢病的特征呈现如下:第一,慢性病已成为第一大杀手。“现在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5%以上。其中,在中国,中风已成为第1位死因。”第二,慢性病的种类逐年增加。除了传统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新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出现“井喷式”增长。第三,慢性病增长速度快。“2003—2013年城市慢性病患病率从27.7%增长到36.7%,农村的慢性病患病率从15.3%增长到29.5%。”

伴随着慢性病的治疗需求的急速上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仍是制约慢性病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是最活跃的因素,但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市场在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凸显出来。改革开放40多年里,尽管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机构数量上旗鼓相当,但是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优质资源的占有上比重依然过大,如2015年公立医院的从业人数、门诊量、住院量都超过80%。公立医院权重过大,影响到人们对慢性病治疗的多样化选择。

挑战之二,老龄化患病率激增与医疗资源仍然供给不足的矛盾。

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型社会,“截止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2017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9张,这与十三五养老规划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35-40张,存在很大差距。”“就慢性病患病率来说,老年人是全部总人口的2.2倍。”老龄人口及患病率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数量,这是刚性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2004—2013年,卫生技术人员只增加了60.74%,执业(助理)医师数仅增长39.82%。这客观上延长了老年人的疾病治疗与身体康复的过程与时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负担。

(三)在健康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与健康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完备之间的矛盾

《纲要》中指出我国的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保障体系;二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经过1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全民医保,有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但是依然存在“医疗服务供给与医疗保障间的结构性摩擦”,即“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关注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而医疗管理机构的关注点多在居民受益面、基金安全。”这意味着医疗机构总体是“控费”策略,对其他的服务,例如家庭护理、心理服务等难以保障,医疗目录和报销目录还存在脱节现象。

另一方面,在药品供应上,供给侧方面药品质量依然存在隐患,原因是多、小、散、乱的市场结构给药品流通留下了不可监控的区域。在需求侧方面由于医患双方掌握的信息程度不一样,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既为高价药创造了空间,也给大批疗效不确切、经营不合规的产品留下了生存空间。

(四)在健康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良好健康环境的需求与健康环境的污染之间的矛盾

大量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与健康有相关联性,比如淮河流域水污染和消化道癌之间的关系。在过去40年里,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和电磁污染成为位居前5的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除了对呼吸道有直接影响外,大气中的颗粒物还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相连。

(五)在健康产业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健康产业的需求与健康产业的高技术性制约之间的矛盾

健康产业是指“为人的健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集合。”健康产业的特征,包括高技术性、高产业融合性和辐射性、高效益性、高市场环境特殊性。其中,高技术性是健康产业的第一特征,这个既是健康产业的优势,也是受制因素。比如,民营医院在向高医疗水平的升级上,技术壁垒是要长期解决的难题。

健康产业的新业态,如养老、旅游、健身食品等,受到人群病谱的影响,就会产生主动消费、被动消费以及介于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之间的三种消费习惯。人群病谱也有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它们的差异性的分析与测量,是建立在高技术的支撑之上的。

三、构建健康中国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其实质是健康中国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有效实施。

(一)健康教育,理念先行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的构建涵盖两个层次:第一是学校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合理设置体育和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知识、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降低吸烟、饮酒、性、网络成瘾等行为的发生。第二是社会舆论,各级各类媒体加大科学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开辟电视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

(二)健康生活,自主自律

健康离不开绿色生活方式。自主自律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预防疾病的最佳选择,一是引导合理膳食,针对不同人群,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导,减少肥胖率和营养缺失疾病,到2020年人均每日食用钠盐摄入量降至8克。

二是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加大控烟力度,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三是加强对抑郁病、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重视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服务。四是针对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加强综合干预,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五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主动、自助型健康干预模式”,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

(三)健康服务,高效平衡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医疗体制过度市场化,以“高投入,高成本,高技术,低产出”为特征的医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新时代的健康服务的特征是大数据、精准医疗。由此,在已构筑的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建立以大数据为特征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全行业的精准医疗,让医疗资源更加均衡与有效。

同时,多渠道倡导科学的医学伦理理念,特别是妇幼、老年人、残疾人这三类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人文关怀,让和谐的医患关系稳定存续。

(四)健康保障,深化改革

我国的卫生与医疗事业包括医疗与药品两大基础性制度。针对医疗制度,是在四大医疗制度①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以满足公民的医疗需求为意义的健康保障制度的转型。针对药品制度,规范药品生产、配送和供应的秩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完善涵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支付、监测等各环节的完整保障体系。重视短缺和特殊人群药品供应,确保人民群众在药品改革中的安全感。2018年10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药品数量由520中增至685种,特别是在癌症、儿童、慢性病等特殊人群用药上。2019年8月22日,新版《药品目录》发布,新增148个品种,调出150个品种,集中体现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的调整思路。

(五)健康环境,绿色主导

健康环境有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国家层面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贯彻于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加大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国家层面还有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的法治保障义务,2015年5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在对长春长生疫苗案进行严厉追责后,完善疫苗管理的法制化建設被提到日程上,2019年6月29日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社会层面,包括广泛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个人层面,倡导个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六)健康产业,市场导向

伴随着人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健康产业正在以新业态、新模式逐渐成为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市场。“据相关统计资料,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4万亿人民币。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品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形成一个全球注目的市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诸如: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同时,优化多元办医格局,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开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促进多元办医。

(七)健全机制,强化保障

将健康融于所有政策,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是建立在各部分各行业的合力基础之上。需要改革医学教育制度,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信息技术时代,一是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到2030年实现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二是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的建跨部门、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健康中国,也是国际化的要求。因此,健康中国是国际合作的卫生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中非合作等机制中,加强国际医疗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健康中国”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有了新变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问题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为导向,立足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这五个方面,化挑战为机遇,逐渐步入全民健康、全面健康的新时代。

注释:

①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第221页。

[2]“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2012年8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页。

[3]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01)。

[4]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总345期,第5页。

[5]王陇德:《“健康中国2030”的机遇与挑战》,《科技导报》,2018出版时间,36卷号(22期号),第8页。

[6]刁丽、何克春《建设健康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现代医院》,2018年8月第18卷第8期,第1094页。

[7]何克春、朱慧青、刁丽、黄翔宇、张婷:《医疗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现代医院》,2017年11月第17卷第11期,第1562页。

[8]中国民政部官网·统计公报《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8月7日。

[9]刁丽、何克春《建设健康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现代医院》,2018年8月第18卷第8期,第1094页。

[10]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1期总345期,第6页。

[11]张研、张亮《医疗保障体系与服务供给体系的摩擦与整合》,《中国卫生经济》第36卷第1期(总第407期),2017年1月,第22页。

[12][英]贺珍怡《将环境与健康融于中国发展战略:新常态与新挑战》,《学海》2017年.1,第66页。

[13]吴凡、袁东、贾晓东、刘美霞《中国环境与健康:新的挑战、机遇与合作》,《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年10月第31卷第10期,第737—742页。

[14]朱士俊:《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医学教育管理》2016年第2卷第1期,第391页。

[15]“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第213页。

[16]《“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6日第1版。

[17]刘国庆:《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体育科学》,2016年第36卷第12期,第5—7页。

[18]于竞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国卫生》,2019年第1期,第82页。

[19]吴佳潼《中国发布 | 重磅!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 新增品种148个调出150个》,中国网2019-08-22 10:45:47。

[20]中国新闻网:《盘点:2015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记录》,2015年12月24日 16:11。

[21]中国新闻网:《铺就“健康之路”习近平这些话字字珠玑》,2019年07月21日 19:47。

[22]康浩、王琨《互聯网经济下的健康产业发展之路初探——以“云健康”中心为例》,《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6月20日,2019年第7期,第42页。

猜你喜欢

需求侧社会主要矛盾健康中国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