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煤炭中转效能提升的研究

2020-09-10马剑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煤炭

马剑

摘 要:黄骅港要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营、中转成本低廉、设施设备充足优势,有效弥补天气影响较大、设备老化严重、堆存能力有限短板,提质增效、精准发力,建议在提升一体化水平、改造升级设备、打造智慧港口、建设绿色港口上下功夫,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成为中转更加高效的煤炭港口。

关键词:黄骅港;煤炭;港口中转

中图分类号:U65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主要港口,距离雄安新区170公里,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黄骅煤炭港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控股,是建国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港口工程,年下水量达2亿吨级,是我国重要的北方煤炭下水港口之一。黄骅港应当发挥矿、电、路、港、航一体化运营优势,克服各项不利因素影响,实现煤炭在黄骅港更加高效中转。

1 黄骅港煤炭中转业务优势分析

1.1 一体化运营作用明显

国家能源集团具有自营的矿区、电厂、铁路、港口、销售、船舶,构建了“矿、电、路、港、航”煤炭一体化运营格局。资源、运输、销售统一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各生产单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该集团第一大自营港黄骅港高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除依托黄骅港实现煤炭中转外,煤炭港口运输途径拓展到天津港、秦皇岛港和京唐港,在黄骅港出现运输不畅时,能够通过其它港口缓解压力,彰显出集团公司一体化经营优势。

1.2 煤炭中转成本低廉

煤炭从矿区到黄骅港通过集团公司自营铁路包神、神朔、朔黄等线路进行运输[1],地理位置处于朔黄线最近距离,所以运输成本较低。此外,黄骅港码头作业公司是集团公司自有港务公司,中转费用在各港口中转费用处于低位。由于秦皇岛、天津港、曹妃甸、京唐港其他4个主要煤炭中转港口均处于环渤海地区,通过船舶运输到下游终端客户费用较相近,因此黄骅港具备中转成本较低的经济价值。

1.3 设施设备充足

在装船方面,黄骅港拥有17个装船泊位,能够满足较多数量、不同船型船舶停靠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泊位条件,灵活安排各类型船舶,发挥调度员精准调运的能力。船舶较少的情况,可以采用移泊作业的措施,安排船舶提前排水,缩短船舶排水时间,加快船舶周转速度。在卸车方面,黄骅港具有13台翻车机,能够接卸除C70E以外的各车型列车,其中4台翻车机能同时翻卸4节(一般翻车机翻卸2节),完成日均150列上火车的接卸任务,卸车效率较高。

2 黄骅煤质中转业务劣势分析

2.1 天气影响大,封航时间长

受自然条件和港口特点影响,黄骅港处在渤海湾以里,水深较浅,风雾天气多,导致封航次数多、持续时间久。对比近3年各港口封航时间,黄骅港封航时间最长(见表1)。尤其在冬季,黄骅港风雾天气较为集中,造成封航现象频发,并呈现先大风封航,后大雾封航的状况,严重影响船舶正常进出港动态,甚至造成船舶大面积滞期的现象,无法实现港口下水量最大化。

2.2 堆存能力低,影响生产效率

黄骅港共有一二三四期堆场,分为露天式、封闭式两种,煤炭堆存能力到300万吨左右,就存在接卸困难的情况,相较其他港口场存能力较低。在阶段性抢装船舶过程中,往往出现卸车速度赶不上装船速度,一方面由于装船效率高于卸车效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场存过低造成。黄骅港堆存能力380万吨,天津港堆存能力320万吨,秦皇岛港堆存能力1 027万吨,京唐港堆存能力1 322万吨,从堆存能力看,京唐港堆存能力最强,从大到小,依次为京唐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

2.3 船货不匹配,延长在港停时

港口能够中转高效的有力保障就是船舶需求资源和场地堆存资源大体一致,不存在船舶缺少货物的情况,即使场地资源无法满足船舶资源需求,也能通过近日到车满足货物需求。但是这样的状况经常无法满足,导致船舶等货时间较长或者泊位空泊的现象,不能完全释放港口生产能力,装船效率低下,增大船舶在港停时。

3 黄骅港提升中转业务举措

3.1 提升一体化水平,实现效率最大化

考虑煤炭上游煤炭供应、下游煤炭销售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源在港口船货匹配度,切实落实“以销定产”方案。下游煤炭需求单位能够提前一个月将煤炭需求情况以清单方式提供给资源主管部门,资源主管部门结合需求清单编制成上游资源需求表提供给各矿区单位,矿区单位根据需求数量和矿区生产情况,确定是否能够满足煤炭供应。如果煤炭生产过多,提前进行减产工作。如果煤炭生产不足,增加扩大产量或增大类似矿点煤炭产量。通过提前谋划、整体布局的方式,提高港口船货匹配度。

3.2 改造升级设备,打造综合型港口

为确保设备效率最大化,分别开展设备升级和设备维修工作,提升港口竞争力。调查研究港口生产设备设施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陈旧设备更新换代为国内外先进、适合设备,满足港口中转高效的目标。针对卸车效率低于装船效率的状况,加大堆场数量和面积,升级翻车机性能或者增加翻车机数量,提高煤炭接卸能力。在设备更换时,按照分阶段模式推进,把具体时间尽量安排在容易封航、资源不足的时期,将设备更换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安排合理的设备检修计划,具体到季度、月度、星期、日期,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3 打造智慧港口,提高生产效率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技术手段,打造生产作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智慧平台[2]。一是以对卸车、装船、堆场数据的收集、分析、运用为基础,实现生产作业效率最大化。二是建立作业全流程监控系统,完成远程监装、监卸以及堆场管理功能。三是客户利用电脑终端、手机终端,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了解作业信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3.4 建设绿色港口,推进产业发展

为适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最大程度降低煤炭在港口中转过程的污染,将黄骅港全力建设成为“港在海中,人在绿中”的绿色港口,打造中国煤炭港口满足环保新要求的一张绿色名片。針对煤炭港口物流线路长、运点多、粉尘散的问题,建立智能化防尘体系[3],实现煤炭卸车、堆料、取料、装船全过程覆盖,根据天气、煤种、季节等因素,精准计算,准确分析,有效控制喷淋水量,兼顾粉尘环保浓度要求和煤炭外在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北方煤炭装船港地位是否依旧牢固[J].中国港口,2019,34(07):5-9.

[2]周少磊,赵伟.河北省煤炭港口运输行业分析及其发展机遇[J].质量管理,2020,41(07):22.

[3]李艳明.黄骅港生态港口建设思考与实践[J].港口科技,2019,41(10):9-12.

猜你喜欢

煤炭
有脸面的颜值
红色警报——煤炭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