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
2020-09-10周长聪
周长聪
诗歌比较鉴赏题是把在题材、风格、情感等方面具有相似点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中考命题的一大热点。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题型一:比较作品的意境或氛围
这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比较作品的意境或氛围,分析其相同或不同之处。意境和氛围都与作品中的意象密切相关,同学们在做这类题目时要找准意象,结合具体的意象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例题: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皆写秋景,两者营造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巧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等多个景物,描摹了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村野夕照图,营造了秋风萧瑟、荒凉凄清的意境,渲染出悲凉、忧伤的氛围;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巧用“雁”“长烟”“落日”“孤城”“霜”等意象,描摹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外战地秋景图,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氛围。
题型二:比较作品的思想感情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在比较诗歌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暗示了作品的情感,透过标题,我们可以知晓它的类别,进而推测出其情感。
2.细品关键词语。对于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性词语,同学们要注意细细品味,反复揣摩。
3.剖析意象。意象往往是寄寓作者内心情感的客观物象,同学们要用心剖析,从而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例题: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時,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杜甫的《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描写了“泪”,但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在《春望》一诗中,诗人看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百姓流离失所,处处是衰败、荒凉、凄惨的景象,诗人忧国思亲,满腔愁情,因而垂泪,这“泪”是痛感国破家亡的沉痛悲愤之泪;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诗人忽闻官军获胜的消息,内心激动不已,惊喜若狂,想到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泣,这“泪”是听闻捷报后的欣喜之泪。
题型三:比较作品的表达技巧
在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要注意掌握鉴赏的基本常识。一般来说,表达方式有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形式;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顶真、用典等。此外,同学们还要注意答题的步骤。可以先指出诗人运用了何种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说明,最后分析运用这种手法所产生的效果或表达的情感。
例题:
请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的这首诗与另一首诗《渡荆门送别》题材相同,均为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对该手法的运用却有所差异,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解析】两首诗均为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是不同的是,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诗人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眷念之情;而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中,诗人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使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即将分别时豁达、洒脱的心境。
总之,同学们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要认真阅读、体会诗歌,理解其含意,找准角度,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