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三种方法
2020-09-10周萍
周萍
一个人如果具有一定的审美观,便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这样的人是幸运的,一个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能够探寻到隐藏在世间的美好事物。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三种方法。
一、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中的指路标,具有“目的性”和“导向性”两个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制定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江南的冬景》为例。人们曾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许多诗文描写的都是江南的春景,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什么样的呢?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可爱的一面。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制定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感悟自然、理解自然、欣赏自然,来感受自然的美。
2.了解郁达夫先生的散文风格,品味郁达夫散文的语言特点。
3.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赏析散文。
这三个学习目标都和审美有关。我们可以先花一部分时间欣赏江南地区的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随后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江南冬景的语段,勾画出写得好的句子,领略江南冬雪的美。最后在赏析的过程中,评析散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笔的美。
二、用音乐营造氛围
阅读是走进文本的最佳途径。同学们如果想要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以及欣赏美,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人可以利用音乐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自己沉浸在文本之中,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背影》为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处理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这是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在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时,使用的是最朴素的语言,却表现出最深挚、真实的感情。这也正是文章的精华所在、美丽所在。文中描写了儿子的4次流泪。“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曲调舒缓的轻音乐,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
三、尝试角色带入
通常来说,作者本人会比读者更能感受到文章的美。因为作者是最了解自己文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时,要尽可能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欣赏文章,尝试角色代入,与作者共情。
在角色代入时,同学们要思考几个问题:1.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么样?2.这个时候我会想什么?3.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是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文中有一段文字描写的是父子分别的场面: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代人作者的角色,我们能有下面的思考。在父亲到来之前,我在车上看见了他的背影,已然感受到了父亲的衰老和他对我的爱。但是我和父亲都是不擅长表达的人,我并没有对他说一句‘父亲你辛苦了’。他也没有对我说过一句‘儿子我爱你’。我望着他出去,并没有送他,是怕他感受到我悲伤的情绪。后来,我真正意识到他离开了,看不见他了。我便再也不能够抑制心里的情绪,哭了出来。作者写的正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父子分别的场面,能够触动人们的心。代入角色,我们就能感受到父子情的美好与可贵。
同学们想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会“审”,要学会审视文章,发现其中美的因子。多和美的事物接触,多欣赏美的事物,审美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