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防治病虫害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020-09-10邱磊
摘要:近几年,随着玉米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玉米产量、质量下降,给玉米种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果病虫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将阻碍玉米种植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玉米种植管理、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威胁,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实现玉米高产能,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关键词:种植;病虫害;玉米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的作物,也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达9500万公顷,种植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总产达4500万吨,然而玉米单产仅在4000~5000 kg·hm-2,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想取得高产,就必须选择优质抗病高产品种。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市场对粮食作物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玉米作为粮食作物的重要品种,其种植面积在我国位居第一,产值仅仅落后小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玉米种植与社会稳定、居民健康和粮食安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我国农业部门要给予玉米高产技术以重视,并且加大政策扶持,推动玉米种植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一、耕地处理
整地要结合气温、雨水等天气状况而进行,一般早翻比晚翻好,化肥施用量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中的土壤化验数据,结合自家地块,科学的进行肥料选择和配比,做到化肥有机肥混施,速效肥缓效肥配施。测土配方施肥可降低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浪费,减少污染。现在,劳动力缺乏,人工费高,加之科技进步等因素,玉米种植管理粗放化,很多农民采取一次性施肥。建议保水保肥性好的土壤,可采用一次性施肥,选用高效缓控释肥料、碳基肥料等新型肥料,最好选大厂家、工艺先进的肥料。中低肥力地块尽量不要采用一次性施肥。
二、选种与处理
(一)选种
玉米种植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虽然不是很高,但如果有着更好的环境,则产量会更加显著。要结合当地热量资源确定玉米品种,选择生育期相对来说更加适宜的种植作物。通常来说,生育期更长的品种增产潜力往往很大,丰产的性能往往会更高。生产中,要确保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在不影响到作物种植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做好对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展现优良品种潜力价值。
(二)种子管理
优良的种子是保障玉米种植优质高产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种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首先需要优选良种。不同品种玉米种子的生长需求条件不同,同时其产量及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种植地土壤条件、温度、水文条件等因素优选合适种子。其次需要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在播种之前通常应当对种子进行浸泡、搅拌、晒干等一系列流程的处理,从而起到增强种子抗性并提高其发芽率的作用。在搅拌种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以达到最大化处理效果的目的,通常选用磷酸二氢钾。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浸泡和晾晒时长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种子处理效果,强化玉米植株抗病害能力。
三、播种技术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玉米种植主要有地膜覆盖、垄间种植、免耕播种3种方式。农户需要以科学性为原则进行玉米种植,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农户切忌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而是要预先对所有的种子进行处理,如做好浸泡、催芽、包衣处理,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通常,浸泡时间控制在1d,浸泡后需要晾晒至少2d,再经过专门的包衣处理后实施播种,提升种植成效。
1)适时播种。播种日期要取决于土壤温度、水分和品种特征等因素,以先岗地后洼地、先砂质壤后黏重土壤的顺序进行播种。充分利用有限的积温和土壤水分,确保一次性播种完成,实现苗全、苗壮、苗齐和苗匀。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特征、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和管理水平各方面因素来确定适宜的密度,进而达到玉米优质高产的目的。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为了解决单位面积穗数的问题。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受品种特征、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早熟品种的发育阶段短,株型收敛,通风透光性好,植株短,抗倒伏,因此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大些,亩种植可达到约4000株。对于植株紧凑品种,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大,并且亩播种量在4000~4500株。对于相同的品种,密度由所需的产量决定。
四、田间管理
(一)施肥
施肥是一项专业化技能,需要合理科学规划,施肥量涉及到土壤本身的肥沃程度、玉米的品种特性。玉米植株相对高大,枝繁叶茂,生长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類型的肥料及配比,还需要留意施肥的气候条件,通过观察检测,控制肥料配比,特别是晚熟品种,需肥量更大,需要及时补充。玉米的施肥原则就是: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大概播种后30至35天,叶片在6片左右时候,重施拔节肥,大概播种后3个月左右,叶片数在11片左右。玉米每亩施肥量一般是: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4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2公斤。玉米生长过程中对肥料需求较大,应当保持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当是首选基肥,同时辅助性的追肥,施肥以氮肥为主,辅以磷肥,保证玉米穗肥,并辅以粒肥。为了保证玉米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肥料供应,可以开展测土施肥,依照土壤条件和玉米生长规律,合理的选择肥料品种,控制施肥量。选择有利的时机进行施肥,不仅能保证肥料的高利用率,而且能促进玉米健康生长,进而确保高产稳产。
(二)合理浇灌
浇灌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虽然干旱的环境中玉米也能生存,但是长时间缺水干旱使玉米产量受到影响,干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死亡。因此,制定合理科学的浇灌方案,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三) 除草中耕
适时除草可减少与幼苗竞争水分、光照和营养,在玉米“三叶一心期”喷施除草剂除草,田间大的杂草用人工除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能,对玉米根系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有玉米粗缩病、纹枯病、茎基腐病、一代玉米螟、二点委夜蛾、二代黏虫、蚜虫、棉铃虫等。而当地玉米种植品种布局单一,再加上各地跨区作业比较普遍,使玉米病虫源大量积累。建立病虫害及其他灾害预警制度,科学防治,物理防治中,应结合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避免连作,选择轮作倒茬或深翻、深耕、人工捕杀,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量和初侵染源。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化学防治时,在玉米的各个生长阶段喷洒药剂。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这样可以保证虫害防治的环保和安全。同时,肥料的使用对玉米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向玉米施加一定量的氮肥,还可以通过施加磷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体,为玉米长出优良的果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在优质玉米种植过程中,高产种植技术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优质玉米的产量,能使玉米种植人员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求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种植人员一定要充分掌握相关种植技术要点。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重点关注各个环节,要求切实围绕选种、整地、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落实,同时要重点考虑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病虫害问题,选择适宜合理的方式予以防控,从而才能获得理想的防控效果。
作者简介
邱磊(1984)男,籍贯:江苏连云港,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
基金项目:黑龙江玉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与实证研究(2017YFD0300303-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农作物有害生物5G预警及统防统治(HNK2019CX14);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助(ZY17B0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佳木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