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走进我们的生活
2020-09-10王志宏
王志宏
在思想政治学科没有纳入理科高考的情况下,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存在一定难度。理科学生对所谓的“副科”教学不重视,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是政治课教学存在难度的客观原因。
作为政治教师,要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应从政治教师的主观因素出发,联系社会现实,贴近生活,主动地挖掘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到在“务虚”中同样会有助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而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其他知识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政治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政治课教学走进我們的生活。
现以经济常识教学为例。
作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为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常识课的教学,如果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服务,那就如空中楼阁,学生自然会束之高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列举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到能学以致用,自然就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生产与消费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人们的预期收入低于预期支出,更多的人不愿也不敢将手中的钱轻易地花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引导和鼓励消费,拉动生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成为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实行信贷消费、住房、高档耐用消费品可以通过贷款购买。这在我们的生产处于相对过剩、预期收入稳定或允许的条件下,是一种积极科学的消费观,既可以使投资者看到市场需求的增长点,有效地启动投资,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最终将有助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同样是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做出的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使学生在了解社会重大热点问题中感受西部大开发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
关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还可以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说明,也许那样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当问及现在的出租车生意怎样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干”。他们的解释是车多、百姓的手里钱少。这里教师可以从“车多”入手,启发学生对市场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认识以及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的思考。
再看看哲学常识的教学。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其枯燥乏味的倾向,引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寓哲学思想于其中,在兴趣中体会哲学的魅力。
在讲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由于出发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识时,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笑话辅助教学:古代有一富商请一个秀才和官员喝酒,见外面下起大雪,就咏诗助兴。秀才道:“大雪纷纷落地”,官员想,我有今天全仗着皇恩浩荡,就接道:“都是皇家瑞气”,商人暗想,我是做买卖的,不怕下雪,顺口就说:“下它十年何妨”,他的话音还没有落地,在外面经过的农民听到了,就气愤地说:“放你娘的狗屁”。一段很通俗的笑话使学生牢牢地掌握了知识点。
学生学习哲学知识,容易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把它当作纯粹的知识来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认为哲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用现实的事例,教会学生哲学就在他的身边。如从学生熟知的“刻舟求剑”—谈否认物质运动的危害性;从“孟母三迁”—谈外因对人的影响;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谈事物的普遍联系;从“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谈对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谈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田忌赛马”—谈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从“声东击西”—谈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掩耳盗铃”—谈否认客观事实的危害;从“邯郸学步”—讽刺照搬照抄,不看实质的人等。再从与学生有密切关系,关于对人的评价问题谈,由于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使他们非常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这种切身的感受中,他们会真正理解什么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什么是坚持发展的观点;什么是全面的观点,进而引导他们对他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正确的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认识。
对于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来说,由于学生实践少,社会阅历浅,总感到不是他们现在应该知道的事情,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他们更注重“读书声”,而淡忘“天下事”,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是不利的。
教材即从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入手,引导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对时事的关注,对天下大事的关注,而作为教师完全可以用学生熟知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与邪教“法轮功”的斗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颠覆、破坏、遏制,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科索沃危机……等等教育学生:政治虽然根源于经济,但是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使它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据此,政治常识教学要努力向学生全面地展现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开拓视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社会主义的国家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完成思想政治课所担负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