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0-09-10陈国庆方子强古月华艺嘉
陈国庆 方子强 古月 华艺嘉
摘 要: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已接近尾声。“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相信在未来“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政策依然会引导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会展业有非常强的经济意义,是未来会展业的战略部署方向。本文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展业存在的地域时空发展不均、专业人才匮乏、展会资源利用与展会质量差等问题,并提出了会展业区域协同发展、健全会展业人才培养体制等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会展人才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碼:A
会展业在我国各省市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都给出了明确的发展政策与规划。例如贵州省贵阳市发布的《贵阳市“十三五”会展业发展专项计划》 提出,要将贵阳市打造成全国生态会展名城,打造出如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博览会,使得这些展会品牌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发展。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重视。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助推了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G20峰会、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品牌,还建立了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展馆。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了需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今“十三五规划”已步入尾声,“十四五”即将到来,相信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仍然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规划方向与策略。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传统展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国际性的展会则更加难以进行,再加之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动荡,这对于会展业是全新的挑战。如何响应国家“十三五”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将会是会展业发展的焦点问题。
1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会展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某一城市或地区的会展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基于某一模式或视角下的会展业发展现状。在针对城市或地区的发展现状方面,吉信喆等(2019)首先分析了贵阳市会展业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展会基础设施得到突破性建设等发展现状,其次指出了贵阳市会展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会展管理机构监管存在问题、未充分挖掘会展业的品牌效应等问题,最后对贵阳展会提出了加强会展人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性建议[1]。田巧莉(2019)通过分析桂林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利用SWOT对桂林的会展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桂林发展会展旅游需加强品牌意识、与旅游业合作发展以提高会展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桂林会展的宣传力度的发展策略[2]。贺金茹(2019)同样利用SWOT分析,总结出天津市会展业发展的交通与区域、产业结构、政府政策、政商关系的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服务业发展水平制约、场馆资源欠缺等劣势,并且总结会展业的机会与风险,最后总结出了建设天津市关于会展业的集聚区、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开展城市形象营销的发展策略[3]。在基于某模式与视角下的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中,刘硕(2020)基于O2O模式提出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上会展的相关应用,将会展业与多媒体融合,实现双线发展的综合策略[4]。赵富森(2016)提出了我国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出现压力后会展业的发展路径,文献中指出了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缺失、市场化程度低等八个弱点,并提出了中国会展业要走出困局需要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中国从会展大国转型为会展强国的高质量发展策略[5]。
对于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陈泽炎(2018)指出2018年将会是中国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分析中国会展业的新机遇、新理念,提出了在新趋势下实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跨界融合、热点聚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突出主题的新会展业发展模式[6]。马丽(2020)梳理了如北京、新加坡、北京顺义的临空发展,分析了重庆临空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提出了增进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扩大市场主题、转型升级管理服务的重庆市会展临空发展竞争力,以实现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7]。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多以地区为研究对象,考虑某一地区的会展业发展路径,或是以某产业结合的融合发展路径或是在某模式背景下的转型升级路径,没有突出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策略路径。国内学者鲜有对于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分析目前会展业所存在的现状,总结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2 会展业发展现状
2.1 地域时空发展不均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其中主要表现在华南、华东地区发展最为迅猛,东北、华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会展业则发展最慢。其中主要表现在华南与华东地区承办了我国大部分的展会,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展品牌也都集中在华南与华东地区,而对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由于与华南、华东地区相比,并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就无法接触到良好的会展资源,而按照如此情况发展下去会使得华南、华东地区会展业更加高速发展,而华北、西南等地区的发展更加落后于发达地区,这将会导致我国会展业区域结构“畸形”,两级分化严重,不利于会展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发挥更强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的空间发展不均,同时还存在着时间发展不均,诸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的一线城市较早接触到了相关的会展资源,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也具备一定的办展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接触到较好的会展资源,发展相对较晚,也更加缓慢。
2.2 会展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学历与发达国家会展人员相比相对较低,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匮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会展业起步与发展都相对较晚,导致我国掌握会展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较少,大量非会展业人士涌入到会展行业,导致目前出现了会展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完全掌握和理解展会的主题与内涵的结果,这使得观众参展的活动效果不如预期,这也将不利于会展的高质量发展。而且由于会展业本身的特殊性质,导致该行业对于其他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组织策划、管理等高素质人才都有迫切的需求;若是更加大型的国际性展会,还需要展会服务人员有很强的外语言能力等。另外,目前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与培养工作仍有欠缺。
2.3 会展资源利用与展会质量较低
我国会展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阶段,早已成为世界上的会展大國,虽说在此阶段会展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粗犷式的“野蛮生长”。虽然展馆数量激增,但是展馆资源却未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从中国贸促会(CCPIT)2017年的统计发展报告来看,国内的少数展馆举办了我国大多数的展会活动,而大多数展馆都未能被合理利用,展馆的办展数量、分布、利用率都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性。通过“十三五”规划后,展馆的相应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此问题依旧存在,未能完全解决,展馆问题依然是需要改善的问题。对于展会而言,虽然举办的展会数量多,但是专业性程度低、模式雷同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展会存在着展会数量多、质量差、专业性低的特点,而高质量、高专业性的展会则少之又少,我国二三线城市能够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品牌更是凤毛麟角。
2.4 缺乏监管
由于我国没有全国性的会展监管组织,所以会展行业的自律性不强,我国会展行业的自律体系相对滞后,欺诈、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我国由于缺乏会展业的相关法律文件,导致会展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自律性差的问题。行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健全会展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会展业健康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3 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会展业地区协同发展,解决区域发展差异问题
会展业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较大,将不利于会展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华南、华东地区而言已经形成如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等世界领先的会展中心,这几个一线城市已经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展览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些城市应该形成聚集区,带动周边城市的会展业发展,以一线城市为点,向周围进行辐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自身以后的会展资源和发展优势,继续向外发展,打造更加具有竞争力、世界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中西部等会展业欠发达地区需要积极加强与东部会展企业的合作,借鉴参考一线城市会展业发展经验,发挥桥梁作用。同时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会展业进行扶持。
3.2 健全会展业人才培养体制
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对于会展业而言,会展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由于会展业的特殊性质,会展业需要的是诸如市场营销、会展策划、组织管理、广告设计等多方面且高专业性的人才。会展业所需人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具备会展策划和运营管理的人才,核心型人才直接决定了展会的专业性、创新性,也是未来会展业能否打造更高端的国际影响力品牌的保证。二是辅助型人才,即广告设计、展位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三是服务型人才,主要为会展观众提供专项服务,主要具备某些专项技能和外语沟通能力。目前我国会展业最需要的是核心型人才,打造会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我国会展业改革创新、走向世界奠定人才储备基础。辅助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对会展业也尤为关键。需要在制定鼓励政策时对这三类人才给予不同的激励策略。同时需要加强会展从业人员的培养,我国目前有百所高校开通了会展相关专业,会展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让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校老师对会展从业人员进行完备的专业培训以解决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且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
3.3 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会展品牌
我国会展业需要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先前粗犷式的会展发展模式进行改进。首先需要减少或取消专业度低、质量低、雷同的展会,这类展会对会展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作用微乎其微,起不到本质的经济效益。其次减少展馆,展馆的利用率参差不齐,优质的展馆举办了我国超半数的展会,其他展馆的利用率非常低,有必要进行削减。地区对其经济效益较小的展会进行删减后,需要打造的是具有地区特色的会展品牌,例如贵州市虽然地处中国西部,但仍有如中国国酒展览会的品牌展会,一方面打响了城市的知名度,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经济效益更大,对于其他行业具有较好的拉动效应。另一方面,使得中西部地区打破会展业地区发展不平均的差异,能够将具有地区特色、专业性强的会展品牌带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也对我国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吉信喆,彭丽,杨艳.贵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38-39.
田巧莉.桂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02):29-30.
贺金茹.天津会展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2019(02):80-83.
刘硕.基于O2O模式的会展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南方农机,2020,51(01):100.
赵富森.新常态下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陈泽炎.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J].中国对外贸易,2018(02):64-66.
马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重庆市临空会展业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