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2020-09-10陈剑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陈剑锐

摘 要:在现代社会,创新成为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创业者不断地从高校中涌出。虽然青年人创业解决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但是创新未必都能成功,而是否成功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理念、思想以及对创业的规划[1]。基于此,高校不仅要鼓励青年学生创业,同时也要对创业的青年人进行创业培训,而创业培训中有必要加入对创业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中西方的教育差异,在对青年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社会需求、引领经济发展、创新理念先进、服务保障有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队伍,使高校学子更加富有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应该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推进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条件和制度保障,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这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怎样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对青年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时应该结合学校自身以及创业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的深化拓展[2]。

一、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程度不足

目前,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方案中缺乏引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块,从而导致两方面的教育无法从根本上进行融合。

(二)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创新创新创业的经验

通过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注重理论知识教育、缺乏实践应用是目前高校中绝大多数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存在的共性问题;以至于学生离开课堂以后,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以往的教育方式以及时代因素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发展脱节、忽略了时代变化的趋势,从而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所注重的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二、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思政课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在学校期间,教育工作者既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青年创业者在日后的创业路上一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应该设置健全的、完善的考核制度来考察学生的能力水平[3],只有通过了所设标准,才算符合要求。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目的相同,即都是为了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内容也要一致,這样才能够培养出能力与思想和谐一致的社会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创新意识、能力的人才,让学生在创业创新的路上全面发展、高效顺利。

(二)思政课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良好的道德素质、合理的信念以及不竭的奋斗动力不是与生俱来,它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相结合的产物,这种产物是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而形成的。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而全面推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4]。创新创业是能力,思想政治水平是素养,素养是能力的基础。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进行培训,比如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分享身边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或者开展小型创业活动,让学生有实际创业的经验并且理解创业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这些活动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鼓励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得兼。

三、思政课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之路上可能会面临许多的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不退缩不放弃就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品质,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困难不轻易言弃的信心,帮助他们调节不良情绪、排解内心困扰,高等院校还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进取的精神以及永不言败的斗志去面对发展道路上的磨难。

(二)思政课可以提高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

大学时期是每个大学生思想、性格、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们最有潜力、朝气的时期。但是大学时期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大学生是半只脚踏入社会的学生,在这期间,学生会面对一些未知的世界,也会面对国内外思想动荡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所改变。大学生又是国家的希望,他们强大则祖国强大,他们身上担负着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校有责任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就是培养栋梁之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教会学生回顾历史、展望前景、获得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它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且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5]。

(三)思政课教学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后天的教育,在这方面思政课有着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一人才核心素质的神圣使命,不仅如此,面对新形势,它还要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重要使命。思政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基本点是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德。而培养“精神”“思维”品德”,正是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做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这个首要根本的问题就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问题。思政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信念。思政课教学不仅为创新在理论上提供支持,也提供了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鲜活事例与榜样。思政课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会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就会成为自觉的创造者。思政课的创新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而它本身也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路上。例如:教学理念上,着力于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教学内容上,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塑造学生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四、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融合

(一)将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大学生未曾有机会真正地接触社会生活,十年寒窗苦读,更多的是得到了理论知识而不是实践经验,社会与校园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厚厚的城墙。他们渴望创业,对创业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他们从网上了解一些国家出台的关于创新创业的法规政策,但是社会中未知的一些规则却不得而知。因此,学校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政策传输给学生,拉近社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去迎接社会生活、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搭建新媒体学习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多数高校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新媒体平台是学生获得信息的常用途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应该多借助新媒体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吸引他们的兴趣。借用新媒体平台,给学生们普及创业知识、分享成功的案例以及宣传国家创新创业的新型政策[3],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创业中。

(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净化创新创业的外界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教育环境对学生接受教育成果的影响。首先,党以及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地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引导监督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而且要监督立法、守法等方面,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高等院校是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的形成关键时期是在校园中,所以學校必须要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比如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审核,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最后,网络环境成为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国家政府、高校都必须重视网络环境。只有将这三方面加以完善,才能真正给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五、结语

新时代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其已经是各大高等院校不可忽视的教育重点,因为其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新课改下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要求。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水平以及创业成功率,必须从根本上关注并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重合点。

参考文献:

[1]谢仕雨.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东方企业文化报,2016(3):51-56.

[2]郑艳.“双创”理念下的思政教学模式创新-评《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领导科学,2019(16):125.

[3]薛向东,李斯.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J].河北职业交通技术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7):21-22.

[4]张存钊.协同教育视角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60):264-265.

[5]张晓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65-66.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