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探析

2020-09-10徐永利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0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数据

徐永利

摘  要: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提高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效度、精度和信度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工作的应有之义。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立德树人考评体系存在评价内容的标准化不够、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和评价反馈的机制性不畅三个问题。因此,把大数据与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师德”与“学能”的并行推进、融合“方法”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为此,大数据视域下构建立德树人考评体系需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系统性和动态性标准。

关键词:大数据;立德树人;考评体系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旨在贯彻“智慧校园”“数据理念”的全新理念,解决传统考评方式方法、基本逻辑和常规路径的弊端问题。高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立德”为魂,树人为“根”。这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和总导向。把大数据与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有机融合,让大数据植入立德树人元素,让立德树人插上大数据的翅膀,对于构建具备时代特色的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对于坚持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解决考评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重点难题,确保立德树人考评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于科学、准确地形成立德树人考评指标和考评标准,牵引高校朝着立德树人的正确道路前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从价值维度、问题维度和标准维度三个层次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大数据视域下构建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价值

价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意义,表现形式则是一种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反复互动所形成的,需要评价和评判的客观存在。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因此,需要从大数据视域考察和分析高校立德树人考评的可行性、普遍性、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成为高校立德树人考評体系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

(一)有利于实现“师德”与“学能”的并行推进

立德树人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和表述,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包含着“立德”和“树人”两个层面内涵。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的,二者是矛盾统一体,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和成绩的根本标准和根本要求,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教学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的“基”,以立德为根本的“魂”。[2]新时代,“立何德”“树何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集中反映了社会要求、社会目标和社会责任所折射出来的强烈时代元素,延续并传承了师德师风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高校职责担当、基本定位与发展方向的使命,代表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向和建设目标。高校立德树人,既要解决立德方面的问题,又要直面树人方面的困境。二者研究对象有着根本不同,前者以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师德师风为研究载体;后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载体。将“师德”与“学能”并行推进,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指标体系智能化,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全面深入探索,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方向探索。

(二)有利于融合“方法”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构建,既是一个方法问题,需要统筹和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基础知识,又关涉考评的内容问题,需要细化指标、赋值权重和搭建模型等,是一个集“方法”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体。将大数据运用到考评体系中,必然会给考评体系带来全新的形式与内容,催生考评方法的升级改造、考评内容的更新换代、考评形式的变革发展。当然,无论考评方法和考评内容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考评目的这一根本“方向盘”和“指挥棒”。考评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系统论的核心理念,离不开层次化研究的重要方法,离不开具体细化的考评标准、考评指标、考评体系以及考评机制,更离不开在考评体系运用过程中指标的细化赋值。这些问题既是研究的重点,又是研究的难点,需要着重突破。

(三)有利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构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基本要求。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是否健全,决定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效度、精度和信度,决定了考评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建构科学、高效和实用的考评体系,运用大数据知识和技术,才能精准掌握高校立德树人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准确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难题,着眼新时代高校的使命任务,使立德树人工作有规可循、有向可遵,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高效性。构建大数据视域下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既需要相关理论支撑,又需要付诸于实践;既需要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又需要科学理论继续指导实践。因此,建构大数据视域下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是理论建设与实践指导的过程。

二、传统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是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具备问题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就传统考评体系而言,其弊端体现在评价内容的标准化不够、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和评价反馈的机制性不畅三个方面。

(一)评价内容的标准化不够

传统立德树人考评,多从“德”“才”两个维度出发,以“德、能、勤、绩”为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细化的具体要求,没有科学、合理和系统的考核权重,重“才”轻“德”的倾向极为突出。在“才”方面,着重考核教学与科研情况,教学效果难以把握,往往把考评重心向科研倾斜,必然导致科研数量、级别、经费数额、获奖等级的权重过大。这使得教师过分追求科研能力和科研数量,忽视基本教学能力的提升。针对“德”的考评更加笼统,没有细化指标,没有精准的评判标准和权重配置,高校立德树人考评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不强

方法是达成目标的“桥”和“船”。就目前而言,高校立德树人考评的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层面,通常由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学生评价四部分组成。这四类评价多以定性评价为主,方法简单,没有建构科学模型,更没有融入大数据技术。这种简单直观、缺乏科学性的考评方法,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公正全面的考评效果,有时还会出现偏离事实的考评结果。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运用综合、全面和科学的考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评价反馈的机制性不畅

反应灵敏和运行通畅是评价考评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考评是一个多维过程,一个阶段内的考评结果会成为下一阶段考评的重要依据。通过考评结果与实际状况的对比分析,纠正考评体系的偏差,重新赋值权重并确定考核指标将是一项常态化任务。当前,大多数高校设立了年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方式陈旧、考核指标固化,考评结果容易失真。这种无反馈、无调节、无秩序的考评不仅不能实现考评初衷,甚至会引发考评导向的模糊化,并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因此,必须优化考评内容,完善考评指标,科学运用考评方法,形成良性考评机制,力求考评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真实性,推动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构建立德树人考评体系的标准

高校立德树人的评价标准是衡量各个考评环节的重要依据。在立德树人评价中,需要抛弃主观性、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需要用辩证的、全面的和综合的观念审视高校立德树人考评成效,从“高”位落实到“低”位;需要化“虚”为“实”,从“外”到“内”通盘考虑,形成一系列客观标准。

(一)科学性标准

事实是考评的基础,标准是考评的尺度,质效是考评的目的。高校立德树人考评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性,倡导现实可行性和全面综合性。尊重客观规律性,即构建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时需遵循“德”的形成规律,“才”的生成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遵循意识形态建设客观要求,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追求,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倡导现实可行性,即构建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时要客观表达“立德”与“树人”的关系,准确反映师生品德现状。倡导全面综合性,即既要充分明晰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考评中的二维张力,又要准确把握“立德”与“树人”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并解决考评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量化指标上求真求细,追求考评实效,又要考量立德树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坚持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有机结合,增强考评标准的科学性。

(二)导向性标准

构建考评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考评本身,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有序健康开展。立德树人目标突出了强烈的时代元素,延续并传承了师德师风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红色基因;集中反映了高校的使命担当,蕴含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趋向。开展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政治导向居于首位。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其一切工作的核心追求和本质内涵。从考评的角度分析,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不谋而合,与国家对教育的期待并行推进,与大学生自身成长进步的期盼正向前行。

(三)系统性标准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既要解决立德树人考评体系中大数据的采集、挖掘、清洗的技术性问题,又要运用大数据知识和技术去解决考评体系构建中的方法论问题。从狭义上讲,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从广义上讲,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角度分析,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都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实践活动。因此,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也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遵循系统性标准。考评内容要按照系统性设定指标,理清层次,形成体系,要涵盖考评对象、考评主体、考评标准等。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师生既是考评对象,又是考评主体,还是评价内容。细化的考评指标具有系统性结构,科学的考评方式具有系统性特征,完整的評价反馈具有系统性理念,这些因素均决定了考评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过程,组成考评体系的各个单元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同时,高校立德树人考评体系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念和联系的思维,在动态演变中形成逻辑体系,既要对现状进行科学评价,又要对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

(四)动态性标准

静态性追求的是稳定性,从“不变”的角度分析问题,动态性追求的是变化性,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个动态性过程,遵循动态性标准,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遵循认知规律,对评估环境、评估对象和评估重点进行动态判断和趋势分析。也就是说,评估的过程打破了一成不变的稳定性,更加具有动态性,评估结果也相应发生变化。评估信息是评估效果的活动变量,评估信息的动态性直接导致了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动态性。评估目标、数据采集、反馈分析和结果判断是评估信息的重要组成,从条件的动态变化分析培养工作的效益和发展趋势,调整或改变指标体系的设计、增大或降低某个指标的权重,通过评估发现培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利用评估本身的调节作用,实现正反两方面反馈的目的,为下一次评估提供有益参考指标。构建具备大数据全面“信息性”的立德树人考评体系,体现考评体系的智能化、动态化,摆脱传统考评体系的单一化,静态化的倾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徐海鑫.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实践遵循[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99-105.

[3]习近平.投入更大精力抓好改革落实压实责任提实要求抓实考核[N].光明日报,2016-12-31(01).

责任编辑  晨曦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大数据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