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即若离”统帅下的班主任应该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2020-09-10王飞

高考·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老师惩罚管理者

王飞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李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和学生打成一片,实施零距离接触学生。教学中,他把欢声笑语引入课堂;生活上,他与学生一起打球,一起就餐。学生和他日渐亲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天天地缩小。时间久了,李老师变成了“李哥”、“大哥”,李老师的话在班级失去了号召力,他也失去了威信。学生的行为习惯、班级的常规管理一塌糊涂。期末考试,李老师所带班级的任何一门功课都远远落后于平行班级。

案例二:张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然而平时在班里冷若冰霜、不苟言笑,也很少与学生谈心交流。学生对张老师的评价就是严厉、苛刻,学生对他往往是畏而远之。学生和他日渐生疏,师生之间的距离一天天拉大。学生犯错误了,叫到办公室后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责骂,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千字的检讨。学生取得进步,也不去表扬。张老师对班级只是“管”,一种强权管理,而没有“理”;学生对张老师只是一种“畏”,缺乏“敬”。期中问卷调查中,张老师所带班级心理问题学生最多。班级的氛围紧张、压抑、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逆反对抗心理。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其构建中,“过即”(案例一)“过离”(案例二)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产生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若即若离”才能形成良好而高效的师生关系。

即者,接近也;离者,疏远也。若离若离,就是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也可以理解为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它指的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分寸和距离。

因此,“若即若离”是教师和学生的最佳距离。得出这个结论的基础不仅在于哲学上的“中庸之道”、“无为无不为”,而且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角色特征也为其提供了心理依据。

作为一线班主任,我认为以“若即若离”为中心,必须要处理好张与弛、奖与惩、动与静的关系。

二、教师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1.张与驰的关系。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一句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对于我们的班级管理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

所谓一张一弛,对班级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不能以一种节奏来管理学生,而应该像语调的抑扬一样呈现一条曲线。

张者,紧也。紧,意味着严格管理。张,这种管理方式,在管理对象、教学内容、课堂环节等方面能体现出管理者的智慧。在我看来,就管理对象来说,男孩、成绩中下等且性格乖张者适合用“张”这种管理方式,这种学生要“离”,不能太“即”。相反地,女孩、成绩较好且性格暴躁者适合用“弛”这种管理方式,这种学生要“即”。

性格暴躁者之所以适合用“弛”,主要是为了避免这些学生突然公开发作,不利于今后的管理。课上“弛”,课后“张”。这样会给孩子一种“自己人”的感觉,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渐渐改变性格。

教学内容分为学科教学和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而组织的一些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元旦晚会、艺术节。这时候,管理者应该用“弛”,“即”一些,与学生一起,增强情感交流。弛,不是无为,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

2.奖与惩的关系。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处理好奖与惩的关系是一门大学问。班级管理,一定要有奖励措施。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能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按照教育者的期望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奋发向上。

奖励的形式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就某次作文来说,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本书;运动会上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支中性笔。精神奖励,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证书、拍照、取名。

班主任在奖励时,一定要多元评价。班级管理学习成绩、单科成绩、常规管理、运动会等都是考核的对象,因此有以下称号:优秀学生干部、智慧之星、进步之星、学科带头人、文明之星等。

奖励会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热情,然而也会给被奖励者带来一种优越感,因此这个时候班级的管理者就不能和这些学生贴得太紧,而是要“即中有离”,以免优秀学生过于膨胀,产生傲气。

有奖必有罚,而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之所以要进行惩罚教育,是基于以下三点:班级的正常运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儆效尤。但进行惩罚需要注意要“离中有即”,也就是惩罚时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要有人情味,要有暖色;第二,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教育是基于爱的;第三,惩罚是以尊重为前提。

诚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惩罚教育作为一种规则约束,确实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请记住,“离中有即”,惩罚是一种严肃的爱。

3.动与静的关系。

所谓“动”,指的是活跃且富有激情,如水一样,充满灵动之气;同时“动”,又指喧闹、浮躁;所谓“静”,指的是安静且严谨,如山一样,充满稳重之象;但也指死气沉沉,如一汪死水,毫无生气。每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都希望看到班级呈现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的教学生态。也就是说,这种生态既有“闹”的一面,又有“静”的一面。最好的班级生态应该是“时动则动,时静则静;动静不失其时”,简而言之,该活跃时活跃,该沉静时沉静。

具体说来,课下喧闹、教室打闹、自习课喧哗,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离”一些;课上小组合作交流时,积极发言,勇敢陈述,教师要“即”一些;课上哗众取宠,教师要“离”一些;课上死气沉沉,不积极发言,不主动思考,教师要“离”一些;自习课安静,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教师要“即”一些。

此外,班主任在操作“即”和“离”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一般来说,性格“静”一些的,需要教师多一些关心与呵护,所以要“即”一些;性格“动”一些,主要指浮躁、喧闹型的,需要教师多一些批评与指责,所以要“离”一些。

三、总结

前面已经提到,若即若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最佳距离,它具有一种朦胧美,同时它也是教育学上“刺猬法则”的有效运用。

动与静、奖与惩、张与弛是所有一线班主任都必须要面对的三种关系,它们错综复杂且需要班主任灵活应对。对学生过于严厉和过于宽松都不利于班级的管理。既敬畏又喜爱,既有威信又有亲和力,即所谓“敬而远之”。

猜你喜欢

张老师惩罚管理者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窗口和镜子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