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思考
2020-09-10赵洪素
赵洪素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教育尤为关注。新课改中不断强调,不仅要加强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也要落实小学生主体地位,基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彻底贯彻新时代教学理念。本文关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与思考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应积极相应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课堂中,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完善自身教学措施,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构建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开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加快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体验式学习为策略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主性,也可一次为基础,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学生数学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数学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建立数学建模能力。但据笔者不完整统计,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采取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内容。在高年级数学阶段的教学中,其含有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小学生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重难点理解过于模糊,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仅靠讲解的单一方式过于乏味,会让学生认为数学教学内容枯燥。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在利用体验式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体验式教学核心因素,应基于自主、實践、情感等因素,利用多元化策略与教学内容整合,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兴趣为目标,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表现形式也是通过生活。数学教师不仅注重传达教学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知识,通过生活元素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建立实践理论,并培养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建立科学的数学观。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一)》一课中,教师就可应用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数学观。利用黑板将学校与周围的建筑绘画,以“学校”为中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式进行标记。在讲授的过程中教授学生能够分辨基础方向,从而提出引导性教学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与东之间的位置是什么方向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空间观念的同时,树立科学的数学观。此外,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保持活跃,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路问题的良好习惯。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其目的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生活元素启发学生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内化该课重点知识,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方向的感知。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近年来被诸多教师应用与课堂教学,并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然处于主体位置,进而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讨论中完善自身思维,加强思维发展,充分提高了小学生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开展《圆锥与圆柱》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如:教师可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锥,让小组通过观看与操作,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发现教学重点,并且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合作者”的身份,给予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加强学生分析思路。对总结出答案的学生,给予学生科学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有效地提升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此外,在小组合作模式中,不仅可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也可以帮助学生缩短差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数学能力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能力较为较差的学生在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较为薄弱,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有有效地改善能力较弱学生的不足,在讨论中,数学能力较强的同学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引导能力较差的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在合作中缩短学生差异的同时,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体验式教学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也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数学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情感体验,充分推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永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7).
[2]陈伟.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