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运维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运用探究
2020-09-10詹文仲
詹文仲
摘 要:近些年,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需求,电力企业配电网运维管理开始朝着科技化、现代化发展。通过在运维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保障电网供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实现配电网运维自动化,使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文章立足笔者工作经验,着重论述了配电网运维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具体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物联网技术;运维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愈加普及,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将之运用到电网运维管理,则有效解决了过去电网设备故障发现困难、运维监测麻烦、耗时较长等问题,推动了运维监测的自动化发展,有利于灾害防范、故障自愈及相关人员及时发现故障等,使电网运行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不但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日常检测电网的工作量。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是通过运用全球卫星定位、传感网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采集和传输网络信息资源,进而实现智能化的技术体系[1]。当前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分为传感器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技术通过运用非接触数据采集技术,完成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的任务,从而实现各项数据获取效率的提升。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寿命长、容量大、体积小,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操作,在长期跟踪、移动识别和非可视识别的前提下,加强了无线射频技术的使用效果。传感器技术作为实现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的关键,通过设定基本功能节点,能够让传感系统形成检测网络,使整个系统在数据采集、信息化及智能化的情况下,完成管理方案的确定。
2 配电网运维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具体运用
2.1 配电网运维信息采集、融合及处理运用
配电运维工作涉及的配电专业较多,面临着复杂、众多的现场运行环境、多类设备和配电线路。同时,在平时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采集,如跌落开关、避雷器、配变、杆塔、线路等设备信息,破坏、盗窃等安全信息,以及一些会对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环境量信息,如水位、水浸、环境温湿度等。
2.1.1 设备运行的相关信息
杆塔、设备、配电线路等较为复杂,很多设备的成本并不高,使用合理的成本完成信息的广泛采集,是目前配网在线监测需攻克的重要问题。现如今,只能完成重要信息采集,但伴随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采集面也将不断扩大,为提高配电网的信息化程度,需注重以下信息的采集:
第一,工作电压。配网调度与新能源接入的关键信息,以及自动网络重构、配网故障自愈的重要信息,主要是配网线路各分段的谐波信息、相角等。第二,线路工作电流。针对线路各分支的工作、故障电流等信息,依托无线故障电流传感器进行采集,通过具体分析多个电流传感器故障电流信息,准确定位故障,从信息层面促进配网自愈。第三,避雷器泄露电流和动作次数。为了预防雷击危害,配电网使用了许多避雷器,动作次数是雷击点监测的重要参考,由于配电避雷器本身成本不高,往往未进行监测装置的配备,借助物联网技术则能够在线监测动作次数、工作温度及泄露电流。第四,配变工作状态。为了实现配变故障的及时预警,减少停电事故发生,可借助综测传感器对配变的壳体温度、谐波、电压、工作电流等信息展开实时检测。第五,监测智能跌落开关状态。跌落开关动作关系着能否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智能跌落开关能对负荷电流进行检测,在配变出现短路或高强度过载时,能避免缺相运行,自动三相同步跌落,为新型智能配电网提供良好支撑[2]。
2.1.2 设备运行的环境状态信息
第一,环境湿度。这是配电设备工作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項参数信息,会对设备的凝露性能与静电产生影响,湿度不达标可能会导致一些故障发生,如凝露故障。第二,环境温度。采集温度信息,有助于设备工作环境状态的良好监测,保证电力设备工作在额定范围内,不会因为温度超标致使故障发生。第三,风速风向。对变电站的风速风向做实时监测,能使设备高空运行安全得以保障,同时有助于保障高空检修作业安全。第四,地面水浸。大部分配电网设备都不能泡水,若工作环境出现漏水情况,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事故。因此,对于变电站运维而言,对控制室内、电缆沟是否存在浸水展开实时监控十分重要。第五,雨量。对于暴雨时段的防洪和运维而言,配电线路的雨量监测发挥着一定作用,过大的雨量可能会致使人工无法及时处理被淹的配电设施[3]。
2.2 有效监测配电网状态
一般,配电网运维管理现场缺少供电和通信资源,就算拥有上述资源,也要着手开挖地沟和线缆布设等,而这些问题都可借助传感器网络技术予以有效解决,以下为具体的运用案例。
首先,配电网冷却风机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配电网运维管理过程中,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冷却风机的振动和轴温展开监测,降低监测成本。传感器的组成部分较多,如3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高温锂电池、微功耗温度传感器、MCU等。轴温的实时监控依托微功耗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MCU定时启动3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监测风机轴的3维振动信息,然后把3轴振动和轴温信息,通过RF链路传送到系统后台主机,环境温度结合后台软件,获得风机轴温升,通过比较风机振动量变化趋势、同类风机温升和振动值、风机轴温升,能够更好地预警冷却风机的故障情况,及时更换出现损坏前兆的部件,以免发生故障。
其次,电容器故障的良好预警。电容器鼓肚时有发生,并且出现这种故障后只能进行更换而无法修复,基本上多数电容器故障都会出现温度升高情况。因此,对其外壳形变与运行温升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实现电容器故障预警。
无线形变-温度传感器组成部分同样较多,如微功耗MCU、2.45GHz数字RF收发器、高温锂亚电池、半导体应变片及数字温度传感器等,拥有形变与温度测量功能,如图1所示。图1中在X轴正反面粘贴有应变片1与2,在Y轴正反面粘贴着应变片3与4。无线形变-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变压器、电容器等设备的壳体形变与温度监测。在二维应变感应桥进行应变片粘贴,再于结构件表面粘接,并将之设计为“十”字结构,围绕中心延伸出对称的四个支臂,以保证结构间表面能够粘接牢固[4]。在相邻的两个支臂上进行应变片电桥安装,每个支臂正反面应变片各粘贴一片,此种方式有助于减少测量结果受应变片温度系数的过多影响,避免形变测量值温度误差较高。每组应变片电桥对一个轴的形变参数进行测量,两组应变片电桥能对X轴与Y轴的形变参数进行测量,即正交轴网的形变参数。在二维应变感应桥相同支臂正反面粘贴的两个应变片,借助运算放大电路得到形变信号展开放大,利用ADC功能模块对形变信号值做采集并进行温度值采集,最后将形变值计算出来。总之,通过无线形变-温度传感器,能对电容器壳体的形变和温升参数做有效检测,通过对比同组电容器和历史参数,能及早发现亚健康的电容器进行及时预警,以免出现停电事故,确保运维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2.3 巡检智能化
在科学技术支撑下,智能化巡检逐步替代了人工巡检,针对配电网的电力巡检管理,能够依托物联网的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射频识别)、无线通信网、地理信息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控各电气的运行、电网线路的运行状态及电网设备的运行环境,然后结合识别标签帮助设备定位,完成人员到岗监督,进而使监督人员能够根据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展开标准化作业及辅助状态检修,使电网运维管理的效能得到良好保障。
3 结语
总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配电网运维管理中将拥有更为广泛的运用范围,使配电网运维工作打破地理位置制约,更便捷地实现信息交流。因此,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即为智能配电网运维。智能配电网和物联网的良好结合,能够有效扫除电力能源调配工作中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所以,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赵俊新.配电网在线故障定位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603(06):241-242.
[2] 张媛.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J].名城绘,2020,000(001):1.
[3] 赵倩,秦晓波,谢新峰.试析电力配网运维管理的现状及措施[J].科技风,2020(13):36-37.
[4] 高杰.关于配网运维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0,458(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