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探讨
2020-09-10吴文龙
吴文龙
摘要:校园欺凌属于现代学校内的焦点问题,校园欺凌会影响到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甚至还可能会扰乱社会秩序。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要承担起为学生实行心理引导和道德教育的职责,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更需要承担起对学生法治教育的职责。那么在具体行动中,教师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实行教学:强调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引导、心理发展上的正确引领、法治观念的形成和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校园欺凌;教学策略;防范措施
引言
校内欺凌好似一刃利剑,横于学生父母的心头。校内欺凌是现代社会的焦点问题,也是各个学校的焦点问题。加大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的重视是国内各个学校的首要工作项目。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能力培养的摇篮,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施以道德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了解自身不正确言行的基础上,积极做出转变并建立完善正向的思想观念和法治观念,促进学生心理上的正确、良好发展,以此才会使心头上的焦点问题得到彻底防控。
1注重道德情感的养成教育
通过道德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和提升学生内心正向的道德情感。所谓道德情感,也就是说,以正向良好的行为所激发的、充满正能量的心理发展表,如果学生本身不具备道德情感,其也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是非分辨思想和能力,不具备自耻心和同情心,长此以往就可能发展为无情的校园冷面“杀手”,或以淡漠眼光看世界的空虚之人。所以,教师就应当基于这样的考虑,不仅要加大对道德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应更加重视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和正确的表现[1]。例如在为学生实行《遵守规划》教学时,教师就应当以赏能的态度、中肯的评价和高度的赞赏,促进学生切实领悟到,遵守交通规则会确保其在现实环境中的安全,也会保证其拥有自由的思想拓展空间,更会进一步促进其心理上的持续良好发展,以此使其内心升腾起自我认同感,信心感、成就感等正向、愉悅、幸福之道德情感。要想保证学生有如此良好的发展状态,教师就需要在为学生讲解校园欺凌现象过程中,借助对反感、抵触语言的运用,促使学生有不由自主的激发起自耻感,愤慨等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再如,教师再为学生实行《自我保护》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演绎,将校园欺凌现象再现于课堂上,帮助学生清晰界定什么行为是欺凌,体验欺凌带来的伤害,以此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2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
从每一次的校内欺凌事件中,都会发现学生道德与心理正向引导的缺乏,还会发现学生所心理发展的偏差[2]。欺凌事件中人肆无忌惮的欺凌他人及其所体现出的不法言行,是其不正确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为学生实行《做更好的自己》教学时,教师就可借助正向的引领、促进学生从客观现实角度剖析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相信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鼓励学生间搭建良好的学习沟通合作关系,善于助人;促进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促进其深切意识到本身也具有好学生的潜质,以此使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心理发展路线。再如,在为学生实行《社会生活讲道德》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考虑引导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的学习中,养成尊重自我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只有向他人表示出尊重的态度,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这就应当在态度上表示尊重的同时,还应在交往方面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促进学生总结出正确的人生真理:人格都应是平等,这就必须要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和言行来对待身边的所有人。不能由于本身家庭条件的优越,在学习上表现突出,考试名列前茅就自大自满,小看他人;也不能由于本身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的匮乏、学习考试结果的不理想就自暴自弃……。借助正确优质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深切意识到以谦逊的姿态尊重每一个人,是继承我国优良传统的表现,也是与他人交往的良方,以此保证学生在进一步改良本身思想的基础上,心理空间也充满正能量,并建立正确的发展路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才会真正以学习者的姿态和积极的态度学习必要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内容,体现出切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面貌,从而消除暴力意识,此即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欺凌行为的最佳措施。
3注重法治观念的培养
校内欺凌的高频率出现,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律方面规章制度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没能起到合理管制的意义。从发起校内事件人员的角度来说,其并没有意识到本身的言行有违法律;而对于受欺凌的学生来说,其也不知晓相关法律内容,也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我的尊严。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当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为学生实行科学的德与法的教育,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3]。如在《法不可违》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通过对“法律是基本社会规则,不触犯法律是国民日常言行的基本原则”理论的讲解,教导学生必须遵法,不可有触犯法律的意识或言行。使学生深切意识到校内欺凌属于触犯法律的事件,一些经常在校内组织暴力事件,尤其是参与欺凌事件的学生,基本上都踏上了有违法律的发展路线。学生借助对道德法治教学的参与,来了解、知晓、懂得法律后才会做到遵法、爱法、守法;才会懂得以法律来维护自我的尊严。从而学生才会发现,本身欺凌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且还应当接受严厉的法律严惩,以此尽快戒除本身的暴力行为,重新建立正确的发展之路,做充满正能量的人[4]。至此,一旦有校园暴力现象时,就可借助法律来维护本身的尊严,誓定抵抗暴力事件。可以说,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必要的法律内容,就能够保证法律与道德教学都体现出了正向价值,以此切实避免校内欺凌现象的再现。
结语
从以上所述中能够了解到,要想切实保证初中校园欺凌问题得到全面防控或彻底消除、还必须要教师经过较长时期的探索和努力。借助道德法治教学的实行,为学生传播具有正向指导意义的思想,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道德品质的优化,使学生知晓法律、懂得法律、善用法律,学会以法律的武器维护自我的尊严,从而净化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树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防范校园欺凌的策略[J].读写算,2018,(20):70.
[2]张国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8.
[3]赵桂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7):70.
[4]张竹.防范于未然,让暴力欺凌远离校园[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