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20-09-10肖春琼
肖春琼
摘要:新时期在对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强调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尤其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小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更需要一些教具的辅助来帮助他们展开相应的学习,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入手,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展开论述,希望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进而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的学生对于知识点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依托于一定的媒介才能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接收效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提高他们数学学习效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一些图表或者是教具来帮助学生思考,理清问题的脉络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涉及到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相关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堂操作模仿,让学生们具备动手操作能力
每个人都具備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能够运用成为学习的辅助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多的是在娱乐方面,所以真正想要让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们进行数学解题,那么就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寓教于乐之中,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动口、动脑去想,然后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后,那么对他们的学习是会有一定的帮助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学习自主性也比较差,这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诱导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对于钟表的认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尤其是对于时间的加减,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现在时间是两点,那么十分钟之前应该是什么时间?学生对于已经认识钟表的人来说,这自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对于刚认识时钟表的学生来说,他们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候就可以拿出教具教师先把钟表拨到两点的位置,然后向前拨十分钟让学生读出当前的时间。这样学生也就能够理解时间的具体计算了。接下来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钟表来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可以加强对钟表认识的印象,从而得到巩固。
二、课堂问题设置,让学生们具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意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题目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因为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思考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困难,这时候就要通过一些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但是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动手操作的意识,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总是知难而退,不知道应该如何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年龄、性格特点去教育,来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动手操作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非只通过头脑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因为刚刚接触数学,即使是此类基础的计算题,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候我就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自己完成这些基本的计算题目。5以内的加减法通过简单的教具摆放,甚至是通过数手指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有很多学生却没有这样一种借助外在的资源来达到解题目标的意识。这时候我就让学生通过数手指来完成加减法的计算。最为简单的例如在计算一加一等于多少时,我让学生先伸出一个手指,再伸出一个手指,然后来数一共有几个手指。这样学生也就知道了,一加一应该为二。
三、课堂活动开展,让学生们体会动手操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们实际动手进行操作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模式可以展开,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最为可行的。因为学生在之前没有接受过动手能力培养时,对于动手操作能力是比较陌生的,也会比较不适应,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究竟来说有什么帮助,会觉得动手操作比较繁琐,当他们发现动手操作能够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能够带着一种更加兴奋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攻克问题的成就感和快乐。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们自己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当然这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这也不是我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我让学生们自己绘制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绘制能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个特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接下来我就会给学生们一个复合图形,是一个由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图形,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数的最快而且正确。学生们会认真去寻找有几个长方形和几个正方形。在学生们数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数完之后很快就会混乱,不是少数就是重复,以至于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我就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每数出一个图形之后就动手画下来,每一次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数的更加清晰明了。
四、教学工具创新,让学生们掌握动手操作技巧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时候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多角度共同入手,追求教学工具的创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可以更快的掌握操作的方式,提高操作的效率。新时期的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工具,在之前我们提到过在课堂上通过模仿教师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路径,对于学生来说接受程度也较高,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老师不能实时进行操作的话就可以通过教学工具多媒体的利用来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操作步骤,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数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科,但是学生也不能放弃,教师更应该致力于寻找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数学的逻辑性让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加迫切,因为动手操作能够实现辅助学生思考,让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本文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入手,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快乐。
参考文献:
[1]陈智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中华少年,2016,6(10).
[2]徐惠.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新課程(小学),2013,14(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