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2020-09-10陈玲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满头大汗蝈蝈自然段

陈玲娟

【案例背景】

《蚂蚁和蝈蝈》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自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的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故事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理解规律。在初读全文,学完生字词以后,怎样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情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并体会课文内容,就成了本节阅读课的关键性环节。

【片段描述】

1、师述:炎热的夏天来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听,什么声音在叫?(点击课件,出现夏景图,知了在树上叫)

(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听到熟悉的知了鸣叫,学生激动得小手直举。)

生1:是知了!

2、师描述:瞧,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儿地叫着,热呀热呀。听着知了叫,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天气好热啊!生3:我都想吃冰激凌,吹空调了!

出示句子1“夏天真热。”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有了图片和蝉声的引导,孩子们在朗读时强调了 “真热”。)

3、师:这么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拿起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自由读课文,交流:

A、蚂蚁

(1)生4: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谁能根据这句话,演演小蚂蚁?(出示头饰)

戴上头饰的孩子们学着小蚂蚁,有的背,有的拉,一副使出浑身力气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手做拭去汗水的样子。

师:老师来采访一下,小蚂蚁你为什么会“满头大汗”呢?

生5:粮食太重了!我都快背不动了!

生6:天气太热了!粮食又重,好累啊!我们都满头大汗了!

师:小朋友们,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呢?

生7:夏天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我经常满头大汗。

生8:跳绳比赛时我累得满头大汗。教师出示词卡“满头大汗”,谁想读读这个词?(通过表演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满头大汗”水到渠成,读得有滋有味。)

(2)师:是呀!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搬了一趟又一趟,再加上天气热,搬得那么吃力,走得那么慢,背得满头大汗。

(3)师:你能想象到其他蚂蚁还会用哪些动作搬粮食的吗?说一说,演一演。

【出示句式1,练习说话:他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生9:(边做动作边回答)他们有的推,有的顶,个个满头大汗。

生10:(边做动作边回答)他们有的抱,有的扛,个个气喘吁吁。

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蚂蚁?谁来夸夸小蚂蚁?

你们真是一群(   )的蚂蚁。勤劳、能干、肯吃苦。

(5)让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

B、蝈蝈

师:那此时蝈蝈们在干什么呢?

生16:蝈蝈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点击课件,出现蝈蝈乘凉课件)

师:唱唱歌,乘乘凉,哇!多舒服啊!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表示,就是——生齐声回答(出示词卡:自由自在)指导读好词。

师:谁来扮演自由自在的蝈蝈?指导读句子。

(带上蝈蝈头饰的孩子,俨然一个个自由自在的小蝈蝈,有的唱歌,有的闭上眼睛假装睡觉,还打起小呼噜。)

(3)想一想,蝈蝈们看到螞蚁搬粮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17:这群傻蚂蚁,这么热的天搬粮食!看我们多舒服!

生18:蚂蚁,你们也来乘凉吧!这么热搬什么粮食啊?

4、师小结: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认为自己很聪明,还说蚂蚁是(板书:傻瓜)呢!

5、分组对比读:男生读第一自然段蚂蚁的表现,女生读第二自然段蝈蝈的表现,看谁是最棒的小演员。

6.小组合作,演一演。

(因为学生个个兴趣被激起来了,但是因为老师没有做好事先的要求与指导,场面显得有些混乱。)

7.师:聪明的小朋友,到底谁是傻瓜?(学生个个小手直举,跃跃欲试)别急着下定论,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可以怎样说服大家。

……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之爱学、善学。从这一点出发,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生动的导语,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蚂蚁和蝈蝈的形象,去评价他们的优和劣。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引导学生读、想、说、演,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教学片段中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听着蝉儿不住地鸣叫声,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读一读、演一演、采访等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到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起来有声有色。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把随文学句与练习说话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说:“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的实践和学习”。这一片段中我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身体验来演一演、说一说,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使学生更能真实的感知理解课文,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这不仅是对生活的异化,而是对儿童真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

这节课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生动的课件、头饰的使用、角色的参与等这些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课堂“活”起来了!

猜你喜欢

满头大汗蝈蝈自然段
会唱歌的蝈蝈
秋天
足球
美丽的秋天
夏天了
小熊减肥记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