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归纳演练

2020-09-10彭铁桥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识积累

彭铁桥

摘要:诗词鉴赏类题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无论高考改革如何变化,题型如何调整改变,诗词鉴赏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命题来看,既要结合试题中的文本,又要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包括教材知识、知人论世、时代背景、相关诗句等,作出综合性的评判。诗词鉴赏的目的,就是引导同学们对诗歌有更为广泛的认知,回归到诗歌的本真,感受诗歌的魅力,融入诗歌的国度。本文就将从积累知识、梳理归纳、形成思路来找到适合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知识积累;整理归纳;实战演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的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1]归纳起来,诗词中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以及作品的表现手法就形成考查的五个核心要素,所有的问题都将围绕这五点展开。

一、真题解析

试题(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蘊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解析]14题:答案C。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涵、表达手法以及抒发情感。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对应的诗句“今在一窗间”,意为画中所含“万里意”,尽在这狭小如“一窗间”之画作表现出来。因此错在对诗歌内涵的理解错误。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读懂诗歌,理解诗歌,解读诗歌。15题: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的诗意,但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味悠长,令人玩味不已。本题考查诗句的含义和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需要读懂诗歌。从答题情况看,真正读懂全诗的很少。特别是最后一句“吟断不相关”更是少之又少。“此中”意为画作,“佳句”意为意境。后面的句子和陶诗类似,无法用“不相关”之言语来表达。含意理解后,情感就自然而然了。面对如此意境深远之诗,当然表达的赞美、赞赏之情。

二、重点突破

(一)知识积累

1、积累诗人生平事迹、性格特点以及写作风格等知识

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步。也就是们常说的“读诗人”,对诗人的生平、性格、语言风格等的解读。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陶渊明、陈与义、辛弃疾、陆游、苏轼等极具代表性的诗人,还有以陆游、陈与义为代表的、表现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人,成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只有在了解这些诗人的大致之后,才能对诗歌会有整体的把握。“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2]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必要的诗人背景知识积累必不可少,并要在解题中将这种意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诗歌,提升整体感知的能力。

2、积累经典诗句以及表达思想内涵等知识

解读诗歌时,不光要有文本意识,还应该要有类比意识。当出现的诗句难于解读时,可联系到所积累的诗句,能触类旁通,那么对诗歌的解读就很准确了。如前面高考真题中,如能联系陶渊明的经典诗句,答案就清晰可见了。当然,光是记了诗句,却不明白诗歌思想内涵,那答题还是枉然。大量的积累经典诗句,对学生的解题会有实质性的帮助,能直接运用到解题之中。

(二)整理归纳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景三者的形象。诗歌是用意象来营造意境,从而抒发诗人情感的文学体裁。意象和意境便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的情感:“诗言志”可见诗歌是用来抒发诗人情感的,因此也成为考查的重点。掌握诗人的情感,当然还有表达情感的术语归纳。诗歌的主题:能对诗歌有更为准确的把握。如山水田园、托物言志、送别怀人等,就可以将其进行归纳分类。诗歌的手法:从表达手法、表现手法到修辞手法,这些都是语言艺术特色。诗歌的内涵:从语言、结构及手法上进行归纳分类。由以上可知,知识点需要归纳整理,在答题中才可形成条理性思维。

(三)实战演练

学以致用,掌握了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之后,便要用到解题中,提升解题的能力。答题过程中,首先要“五读”:读标题、读诗人、读诗句、读注释、读题目,借助积累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其次要“五鉴赏”:赏主题、赏形象、赏情感、赏内涵和赏手法,也就是前面所讲考查的五个基本要素,通过这五鉴赏,对诗歌有了具体而微的了解,就进入了解题过程。

诗歌答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意,读懂问题。第二步,比对诗句,明确观点。第三步,具体阐述,形成文字。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分点作答,分步骤作答,如赏析题,便要从内容、手法、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不断实践演练中,培养答题解题思维能力,实现解题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8.

[2]王美智. 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N]. 《成功·教育》2013年第02期

猜你喜欢

知识积累
初中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
抓住细节,做一个“有风格”的英语教师
抓住细节,做一个“有风格”的英语教师
重视初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初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四点总结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试论英语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