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事要波澜起伏”导写

2020-09-10董新明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鞋带蝴蝶结小女孩

董新明

【文题展示】

在线条中,数曲线最美,最有魅力。而提笔作文,于“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李渔《闲情偶寄》),同样能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古人告诫我们“文似看山不喜平”。真正能吸引读者的文章,宜曲径通幽,忌一览无余;宜风生水起,忌水平山静。

【技巧点拨】

1.反复延迟法。

这是民间故事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去寻宝或救人的英雄,先前几个(或者几次)总是难以成功。小说家运用反复延迟法给情节的推进设置一个个障碍,使小说产生重复递进的局部结构,倚赖作家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让作品充满血肉,产生十足的魅力。有一篇题为《最贵的捐赠》的满分作文,故事简单,情节推进曲折,就得益于考生成功地运用了反复延迟法。文章写的是母亲劝小女孩捐洋娃娃,小女孩迟疑不动,这是第一次延迟。母亲生气,小女孩急红了脸,嘟着嘴说不出话,这是第二次延迟。“我”误会小女孩,小女孩跺着脚,急得满脸通红,这是第三次延迟。母亲要小女孩回家去拿捐赠的物品,小女孩说不用回家去拿,磨蹭着来到捐赠点,这是第四次延迟。这一次又一次的延迟,让读者被小女孩在捐与不捐之间的欲言又止所吸引,急于知道其中的缘由。文末得知小女孩要为灾区失去妈妈的孩子捐妈妈之后,她之前所有的迟疑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小女孩舍不得妈妈,又想让灾区的小朋友获得母爱、拥有幸福。几次“反复延迟”也构成了故事的核心细节,很有“看点”。

2.悬念设置法。

这是叙事类作品常用的技法。巧设悬念一般借助以下两种方式:

(1)倒叙。即把事件动人的结局或某个动人的环节放在开头叙述,借以吸引读者。比如《她俩终于和好了》一文的开头:“小花和二妞终于和好了,308寝室立刻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小花和二妞终于和好”这是个动人的结局,它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设疑。即有意设置疑念,让读者急于看下去。如有一篇题为《捐》的小小说,开头就写道:“妻告诉我,这几天女儿早点吃得很少,每次攒下两元钱。”为什么吃得很少?为什么每次攒下两元钱?这两个“无疑而问”,设置了悬念。

3.抑扬结合法。

叙事性作品运用此法,能使文势跌宕曲折,摇曳生姿。借助强烈的文势反差,为后文铺垫蓄势,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如习作《十年》中,写“我”与小弟弟十年间发生的生活小事,于细微处见关爱。尤其耐读的是先抑后扬的运用,作者在“起伏”中显真情。小弟弟的出生,夺走了父母给“我”的爱,“我”嫉妒,充满恨意,这是“抑”;弟弟伸手抓住“我”的细节,让“我”开始接触他,亲近他,这是“扬”;“我”与弟弟闹别扭,动手教训他,这是“抑”;当爸妈要对“我”动用“家法”时,弟弟吓坏了,大哭,伸开双臂护“我”,让“我”感动,这是“扬”。习作在不断的“抑扬”之间,真切地表达出了姐弟之间沉甸甸的亲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学生习作】

课间,绽放的花朵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莫湘雨

“丁零零”,下课了。我禁不住春姑娘的诱惑,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倚在栏杆上。围墙边的石榴花开了,红艳艳的,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树枝上;围墙外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一块块,一束束,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还有那不知名的白色花儿,似珍珠,又似雪粒……

赏过美景,我正要离开走廊,忽然发现我的鞋带散了。我摇摇头,蹲下身子来系它,可怎么也系不上,总觉得短了一截。呀,原来不是我的鞋带散了,而是不知什么时候打了个死结。我只好尝试着解开它,可我粗粗的手指、短短的指甲笨笨拙拙的,怎么也拿它没办法。我有些懊恼了:真是麻烦!哼,要不是我现在只有这么一双鞋,我真想把它从四楼扔下去,让它死个痛快!

“怎么啦?”闻声,我抬起头,见枝花抱着一堆数学作业站在我面前。“我鞋带‘死’了!”我差点没哭出来。“啊?”枝花將作业放在一边,笑着蹲了下来,“没事,没事,我帮你解开。”看着她柔嫩白净的手碰我这脏兮兮的鞋子,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见她如此热情,我也便蹲下来随她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鞋带仍然倔强地打着死结。天哪,连枝花那十根灵巧的纤纤玉指都奈它不何,看来这结是“结”定了。看着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枝花的头上流了下来,我有些不知所措。“算……”还没等我说完,枝花突然跑进了教室。我叹了口气,缓缓站起来:“哎,腿都麻了。”

正当我已经做好了一回家就赐它一死的决定时,枝花又出来了。只见她用手背蹭去额上的汗珠,然后得意洋洋地拿出了一个曲别针。“这……不是你的星级学生牌上的吗?”“对呀,我嫌它麻烦就把牌子揪掉了。”她蹲下来,用那闪着光的针拨弄我的鞋带。“可是……”“不要紧,”她打断了我的话,好像知道我要说什么似的,“到时候再补办不就行啦,只要五块钱,再说我本来就想换一个呢!”我不由得笑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谢。“好啦!”枝花解开了死结,又小心翼翼地系上了一个工工整整的蝴蝶结。“真是笨!”她朝着我笑,露出了那一排整齐的白白的牙齿。正当她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得意时,一个同学问道:“枝花,你还没把作业送到老师那儿去呀?”她这才“醒”过来,惊惊乍乍地叫着:“呀,忘了!”赶紧抱起作业,飞一般冲了出去。我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看着脏脏的鞋上小巧精致的蝴蝶结,我默念了一声:“谢谢!”

【评语】这是一篇有意趣的记叙文。作者运用摇曳生姿的手法,把枝花热心相助的全过程写得曲折、细腻、有趣。你看,面对鞋带的“死结”而“我”束手无策,一折;枝花出手援助,也“奈它不何”,二折;枝花取用自己学生牌上的引针,“我”不忍心,劝她放弃,三折。枝花灵巧地解开了“死结”,并将鞋带系成蝴蝶结,这个细节很精妙。寻常的课间十分钟,写得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居然开绽出了一枝生活的花朵,弥散的是同学友情的芬芳。

猜你喜欢

鞋带蝴蝶结小女孩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鞋带
蝴蝶结藏哪里啦
鞋带为什么会突然松开
为心仪的你 扎个蝴蝶结
小女孩的三、六、九
跃然头上的蝴蝶结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五光十色的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