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外

2020-09-10宋跞哲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饥渴墙角爬山虎

宋跞哲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题目《窗外》。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推开窗户,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引用李清照的词,暗点了下文将要描写的景物是在春雨滋润之下,一个简单的动作“推开窗户”,巧妙扣题“窗外”。)

憋闷了一个冬天的,不只是花草树木,还有那人——当然是我,真是“饥渴”了一个冬天!贪婪地吮吸,大口地呼吸,惬意地享受之时,也未忘了欣赏窗外的春景。(写出“我”经历了“饥渴”的冬天之后,对春天到来的渴望。)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正是早春时节,春雨“沙沙沙”地低调而来,窗外的柳树已经苏醒过来,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摇摇细腕,在细雨的滋润下舒展着日渐曼妙的身姿。我仿佛看到几个月后,枝叶繁茂的柳树撑起了大大的华盖,黄昏时分,父亲坐在树下的摇椅上,和哥哥悠闲地对弈。哥哥时不时地摸着下巴,或者狠命地搓脸,愁眉苦脸地想着扭转败局。而父亲则气定神闲,微笑着看着对面的儿子的思绪在棋盘上挣扎。而柳枝也随着风摇摇晃晃,好像转眼变成了摇扇掩面、欲说还羞的才女,对着棋局品评不已。(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春天柳树的形态。同时,虚实结合,联想父亲和哥哥的对弈,更具有画面感。)

树下萌发着几丛绿意,浅浅淡淡,颇有“近却无”的状态。在淅淅沥沥的春雨的陪伴下,绿色更浓了些。周围原本略显苍白的土地,也见了红润,厚重了不少。这里曾是小侄子的最爱,因为草盛花开之后,几岁的小侄子会抱着他养的兔子在这里玩耍,偶尔会趁大人不注意,揪几片叶子,拽几颗嫩草,摘两朵小花,巴结他的兔子。(描写春草和土地,写出其初春的特点。同时,又在此背景下,回忆小侄子摘花拽草巴结兔子的情景,颇有意趣。)

望著窗外,我笑了起来,往年的趣事在我的脑海里翻腾起来。(此段承上启下,尤其是引出下文要写的爬山虎。)

还记得去年有一天小侄子挨了训,跑到院角,把刚爬上半截墙的爬山虎连蔓带叶地拽下来,等我们发现时,爬山虎光剩下了一段光秃秃的梗,唉!

我忽然想起了什么,视线往墙角移去,那里居然有了几片浅红,难道是爬山虎又复活了?应该是吧!记得曾学过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说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色的。爬山虎就凭着那曾经剩下的一段茎,又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

扶着窗扇,我的思绪也随着窗外的景,伴着飘落的雨飘忽起来。英国诗人哈代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的确如此,经历寒冬,迎来春日,更要以更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去生活。就像墙角的爬山虎,哪怕只剩下一段茎,也要获得新生,也要好好成长。(由回忆小侄子,视线转移到墙角;由爬山虎的断茎,发现刚长出的新叶,自然而然地写出“我”的心绪变化,萌生感悟。)

窗外的雨,依然潺潺,而我的心早已走了很远……(结尾照应开头,进一步点题,语言含蓄委婉,令人遐想。)

【总  评】本单元作文题目《窗外》,给我们限定了空间,限定了描写的范围。同时,开篇用诗词,又限定了“雨”的环境。这样,作者从窗外的柳树,到树下的小草,再到墙角,观察视角转移。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调动多种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描写,动静相称,虚实结合,并融入自己的切身感受,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讲评教师 张 燕)

猜你喜欢

饥渴墙角爬山虎
为什么骆驼能长久忍受饥渴
爬山虎
为什么骆驼能够长时间耐饥渴?
墙角
墙角蘑菇
梅花
爬山虎
爬山虎
超级贩卖机
丑陋的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