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2020-09-10吴文富
吴文富
摘要:教师的语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富有激励和激情的语言,加上“精炼”的引导,能使课堂充满感情、充满生气和活力,课堂效率将加大得到提高。
关键词:兴趣;吸引;激励;激情;精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是否能吸引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语言富有“引力”呢?个人认为,主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要:要富含激励性。
本地方有句俗语——“小猪要抓,小孩要夸。”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特别是低中段学生特别在乎的动力来源。一句“你真棒”、“你真不错”将会带给学生极大地精神动力,跟随教师的安排引导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也要得到像他们一样的鼓励”,其余同学也将会跟随获得夸奖同学的脚步,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但是,教师的激励语言也含有技巧。
1.避免激励语言固定化或单一化。
教师在课堂中的激励语言不要过于单一,从头到尾就是一句“你真棒”,而要变得丰富些。比如:“你真不错”、“你真努力”、“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你真不简单啊”……丰富变换的语言,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
2.激励性语言要有年级区别。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激励语言的需求是不同的。低中段的学生喜欢直白,而到了高年级,太过于童话、直白的激励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甚至令学生“起鸡皮疙瘩”或“不买账”。那高年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作为动力呢?个人认为,高年级的激励语需要结合实际,这就更考验教师的课堂激励技巧。如学生在谈了个人的读后感想时,教师可以评价:“你真是一个有想法的同学”;学生在回答出一个很多同学都无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有了你,我们这么难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总体来说,高年级的同学所需要的鼓励语言,其中需要更多地包含肯定、成就感、与众不同。
3.错误答案不可一代而过。
在课堂中,提倡多鼓励少批评,但不是说不管学生答案对与错,一味的鼓励表扬:你真棒、你真不错。鼓励与激励,包括:对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肯定,还包括对学生失败的激励。但不是全盘肯定与盲目表扬。让努力的学生得到肯定,也要让错误的学生明白不足,并鼓励帮助其找出解决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这才是教师激励性语言的真正作用。
二要:要富有激情。
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也就饱含着人文情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一定也是饱含情感的课堂。情感的激发,需要课堂环境的渲染,而课堂环境渲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语言渲染。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是激起学生情感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避免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教师的课堂语言激情,个人认为有以下要点需要把握:
1.勇敢地提高音量。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特别刚走进了课堂的新老师,声音低沉,底气不足。洪亮的声音,是激情的基础,教师要自信的放开自己的声音,走出激情教学的第一步;
2.掌握好抑扬顿挫。
当然,并不是“声如洪钟”的音量,就是富有感情的语言,它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抑扬顿挫的处理。把握处理好这其间的情感处理,才能称之为“感情语言”。那么,如何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如何才能提高教师自身处理感情语言的能力呢?这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需要教师大量的平时训练。在此,需要分享的训练办法是:以小学课本为此训练材料,不断地进行课文有感情朗读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语言需要富有激情,但要避免没有前兆的突然地音调大起大落,这不能创造符合学习情境创设的课堂环境,还将会经常性打断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关注点、评价点拉到教师与众不同的语言特点上,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要:要精炼。
教师的课堂语言,提倡“精导”。做到“精”的前提是“简”。新课程改革多年来,就是要提倡教师能“精导多练”。然而,教师语言啰嗦、“满堂灌”的课堂却不在少数。
教师能做到“语言精炼”是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要如何才能做到“引导精炼”呢?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2.放心学生。
教师语言过多,一个原因是担心学生不能解决。问题一提出,就忙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这样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考习惯。因此,教师一定要放心自己的学生,每个问题提出后,心理要自信的认为:我的学生一定能解决!我的学生一定有比我更好的答案!我就让你先试试看!……教师这样的心理准备,有利于构建探究型的课堂,语言也将变得“精”了。
2.以“解惑”为课堂教学目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最主要的作用,也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这一作用不能准确定位,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精炼”可是难上加难。
那么,如何做到精炼呢?首先,“少”字当先。“精”字的内涵里,首先包含的是“少”。课堂语言的“精炼”,首先要把教师的语言大大地减少。要减少课堂的教师语言,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执教理念问题。要放心学生,抱着“先练后讲”的态度来认识语文课堂;其次,在设计时,围绕“先练后讲”来设计教学;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练不测,坚决的讲解,学生能讲的,教师坚决不讲解。这样,从理念、设计,再到课堂,把“少”字当先,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精炼”,就走出了第一步。
3.不重复学生答案。
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性有个习惯:老重复学生的答案。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
(1)回答问题的学生声音太小,听不清楚;
(2)担心其余同学没注意听;
(3)答案没达到教师的理想或预设。
那么,针对以上的问题,教师如何解决呢?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同学,要求他把音量提高;时刻注意其余同学有没有认真听,指名把别人的答案重复一次;语文课程的答案很多都是主观性很强的,未必要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才算正确。这样的方法和考虑,教师大可不必再去反复重复学生的答案,弄得教师一节课下来,身心疲惫,一肚子窝火。
总之,教师的语言是一門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教师语言能力和习惯,能使课堂充满感情、充满生气和活力,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