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文 与澳门半世纪风雨同舟
2020-09-10吕晓峰
吕晓峰
在澳门 , 随便走入一家古旧老店 , 味道大抵都不会令人失望 , 还能时常发现一些惊喜 , 营地大街的 “ 凤城珠记 ” 面铺便是如此 , 质朴的店面并没有多么华丽的装饰 , 伫立在澳门中西风格交融的街道上 , 并不十分起眼 , 但也令人无法忘却 。 每日总是有许多食客慕名而来 , 点一碗人气极旺的顺德三宝——云呑 、 水饺 、 鱼皮角 , 满足地享用一段澳门的老时光 。作为旅澳乡亲的 “ 顺二代 ” , 今年已经 68 岁的叶绍文从接手这家面店开始 ,花了 40 多年的时间 , 在澳门经营他的商业版图 , 涉足进出口贸易 、 零售 、 餐饮 ,身兼多个行业协会负责人 。 近年来随着澳门与顺德联系日趋紧密 , 身为澳门顺德联谊总会理事长的叶绍文对于两地的交流合作有更多的思考 。子承父业风雨兼程创业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 许多顺德名厨远离家乡到外地创业 , 叶绍文的父亲也是这其中一员 , 他在营地大街创立了第一家 “ 凤城珠记 ” 面店 , 制作传统顺德小食 。 顺德美食早已家喻户晓 , 当时大部分在澳门经营饮食业的顺德人都会在自己的招牌上打上 “ 凤城 ” 的字样 , “ 珠记 ” 则是叶绍文母亲的名字 。叶绍文 1952 出生在澳门 , 少年时期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 但守着小店过日子的时光却是十分温馨 。 1965 年 , 叶绍文的父亲去世 , 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自此被打破 , 十来岁的他开始一边读书 ,边帮忙家中小店打杂 , 每晚总是要工作到深夜 。中学毕业后 , 叶绍文對记者工作产生了兴趣 , 先后在 《 市民日报 》 、 《 华侨报 》 任记者 , 天天跑新闻 , 有机会接触到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 也从中吸收了不少社会经验 。 工作之余 , 还修读香港浸会学院管理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的校外课程 , 成为了他以后执掌进出口王国的重要资本 。“ 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好 , 我就辞去了记者的工作 , 回到了面店 ” , 这时候的叶绍文一边协助母亲管理面店 , 一边开始琢磨着自己的小生意 。 年少时的艰难生活让叶绍文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 他在创业的路上越挫越勇 , 先后创办了顺德公海鲜饭店 、 龙门餐厅 、 国际餐厅等 , 幵始在餐饮界崭露头角 。1979 年 , 风华正茂的叶绍文应朋友之邀加入宏基行注资合营 。 在澳门居民中 , 很少有人不知道宏基行的 , 这家有着40 年历史的澳门老牌食品进口批发企业与澳门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密切相关 。“ 宏基行最初是由朋友夫妇二人经营的小型分销商 , 由于澳门人口少 , 营商环境竞争力低 , 加上很多品牌早被香港大代理商所垄断 , 经营倍感吃力 。 1979年 , 在朋友的邀请下 , 我毅然选择注资合营 。” 叶绍文表示 , 从餐饮跨越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 , 有着太多机缘巧合 , 他逐渐参与运营 , 慢慢掌握到经营要诀 , 第二年便出任总经理之职 。 通过增加宏基行的经营项目 , 改进业务范围 , 使得宏基行业务稳步上升 , 逐渐成为澳门专营糖果饼干及冻肉批发的知名公司 。此后的经营中 , 叶绍文和宏基行遇上过两次最艰难的日子 。 第一次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经历亚洲金融风暴 , 澳门治安也陷入混乱 , 没有游客 , 没有人外出消费 , 他所从事的餐饮零售业 , 惨不忍睹 ; 第二次是 2003 年非典爆发 , 社会上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情绪 , 甚至无人跟你面对面沟通 , 生意再次陷入低谷 , “ 都只能节衣缩食 , 咬紧牙关挺过来 ” 。直至 2003 年 7 月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典已经成功控制 , 随即中央政府开放了澳门自由行 , 这一切艰难才终于熬到了尽头 。而随着商业业务的发展 , 叶绍文在1 ( ) 多年前就开始在广州和顺德布局开办进出口贸易公司 , 把澳门的一部分业务转移到内地 。 在广州和顺德两个贸易公司需要取舍的时候 , 叶绍文有过挣扎 。“ 很多餐饮连锁店总部设在广州和深圳 , 我们做食品贸易 , 把公司设在广州 ,业务往来方便 , ” 然而 , 叶绍文最终选择结束广州的公司 , 专心经营顺德分公司 ,“ 因为情意结 , 顺德始终是家乡 。 ” 目前 , 他在顺德的分公司也已累计投资超过千万元 。公司运作上轨道 , 但最让叶绍文头痛的却是人才问题 。 在他看来 , 顺德作为一个区级行政单位 , 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广州 、 深圳这些一线城市 , 要请到能够管理公司运作的合适人才很麻烦 ,“ 尽管这样 , 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 ,毕竟是在家乡的一份产业 ” 。随着澳门在国际知名度上的提升 ,也给了澳门企业家们一个创业的黄金时段 。 如今 , 宏基行已经成为了澳门颇具盛名的老牌食品进口批发企业 , 而叶绍文的贸易发展及饮食业务也逐步扩展到了香港 、 珠海 、 江苏 、 安徽等地 。澳门回归从被选择到选择人回归以前 , 很多人不认识澳门 。 “ 我做进出口贸易 , 想跟国外或者国内的食品生产厂家申请代理权 , 人家一听澳门 , 还以为是香港的离岛或者广东的小城市 , 不买你的账 , ” 叶绍文介绍 , 早期进口的商品 , 主要由香港作为总代理 , 然后中转进入澳门 。“ 这样也是问题 , 这个牌子的东西要不要给你销售 , 就要看人家 ‘ 脸色 ’ , ” 叶绍文说作为总代理 , 不仅要考察经销商的背景 、 实力 , 还有所在地方的经济情况等 , 一旦发生情况 , 就能终止关系 。 在此前遭遇的两次危机中 , 叶绍文失去了不少产品的代理权 , 他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的 “ 被动 ” 地位 。2002 年 , 澳门开放博彩业 , 2003年 , 开放内地游客自由行 , 得益于这样的利好 , 澳门经济蓬勃发展 , 澳门市场在国际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 而从 2004 年开始 , 叶绍文开始部署要当 “ 总代理 ” ,直接与国内外厂家接洽进货 , 一方面能够降低入货成本 , 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市场空间 。近年来 , 叶绍文常常接到美国 、 法国 、 葡萄牙 、 新西兰 、 新加坡以及国内大型食品生产厂商发出代理合作的邀请 。“ 我现在已经不用担心货源 , 以前是让人选择我 , 现在是我选择别人 ” , 在叶绍文看来 , 这显示澳门国际地位渐高 , 而且有足够竞争力与国际品牌合作 , 拓展商机 。 现在 , 宏基行的直接进口贸易量已超出从香港中转的贸易量 , 而且有些商品已经变成由澳门担当港澳地区总代理了。而随着商业业务的发展 , 叶绍文在1 ( ) 多年前就开始在广州和顺德布局开办进出口贸易公司 , 把澳门的一部分业务转移到内地 。 在广州和顺德两个贸易公司需要取舍的时候 , 叶绍文有过挣扎 。“ 很多餐饮连锁店总部设在广州和深圳 , 我们做食品贸易 , 把公司设在广州 ,业务往来方便 , ” 然而 , 叶绍文最终选择结束广州的公司 , 专心经营顺德分公司 ,“ 因为情意结 , 顺德始终是家乡 。 ” 目前 , 他在顺德的分公司也已累计投资超过千万元 。公司运作上轨道 , 但最让叶绍文头痛的却是人才问题 。 在他看来 , 顺德作为一个区级行政单位 , 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广州 、 深圳这些一线城市 , 要请到能够管理公司运作的合适人才很麻烦 ,“ 尽管这样 , 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 ,毕竟是在家乡的一份产业 ” 。中西交融守旧才能创新天南地北 , 人生百味 , 汇聚到餐桌上演化成不同的菜式 , 而饮食文化也成为了一个地方被认识 , 被发现 , 被记住的重要途径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使得澳门美食形成了一个特色 , 那就是葡式餐饮与粵式饮食的交融与并存 , 澳门的餐饮在创新的同时 , 保持了许多的传统 。 比如澳门的厨师 , 一百个里面找不出五个人会用压力锅 , 他们宁愿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慢火煲汤 、 焖煮 , 因为用传统做法做出来的美味 , 口感上是有不同的 , 为了这些许的不同 , 他们宁愿付出多几倍的时间 , 这就是传统 , 这就是坚持 。叶 绍 文 自 己 在 仔 有 一 家 经 营 了三十多年的老店 , 叫 “ 仔渔村 ” , 里头的菜式结合了小部分的顺德口味 , 多数做的是传统珠三角做法的渔家菜 , 他说从前仔是个渔港 , 大桥建成之前 , 这里生活着许多渔民 , 所以开业之初就一心想着做一些古早味 , 将仔的饮食文化和一些以前传统的 “ 家菜 ” 演绎出来 , 虽然没有办法百分百还原 , 但是起码能让一些怀旧的游客吃到以前的味道 。“ 做人和做菜一样 , 都是一理通百理明 。 新的东西越来越多 , 旧的东西越来越少 , 但是没有旧的传承 , 哪里来新的创造呢 ? ” 叶绍文如是说 。如今的叶绍文 , 还有一个身份不得不提一一澳门烹饪协会秘书长 。 创立于2018 年的澳门烹饪协会 , 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 两年来 , 澳门烹饪协会推荐了很多本土厨师去国外参加比赛 , 不负所托获奖无数 。 叶绍文表示 ,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 , 可以给年轻人创造多一些学习的机会 。2019 年恰逢澳门回归袓国 20 周年之际 , 为促进澳门餐饮繁荣发展 , 以 “ 庆祝回归二十周年 , 世界美食在眼前 ” 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澳门美食节的隆重举办 。作为美食节的承办方 , 叶绍文希望将美食节构建成为本地餐饮商号的国际化营销平台 , 把澳门美食特色展现给世界各地的旅客及餐饮业界同仁 , 藉此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 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前不久 , 叶绍文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举办的一个论坛 , 论坛提出了一个“ 中餐国际化 ” 的概念 , 这令叶绍文感到十分兴奋 。“ 现在日式的菜都已经国际化了 , 甚至有些意大利 、 西班牙菜式都会混搭日式菜 , 但是国际性的厨师还没有尝试过把中餐放进他们的餐牌 , 所以未来这个工程是相当大的 , 怎么将中餐国际化 , 国际口味 、 国际摆盘 , 让国际性的厨师认同是中国厨师应该去思考和努力的 。”餐饮作为桥梁 , 对澳门与各地的文化交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 如今 , 澳门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 美食之都 ” 的称号 。 目前中国只有三个地方得此嘉誉 , 一个是成都 , 一个是顺德 , 澳门则成为第三个拥有此称号的城市 。积极参政挖掘两地合作空间作为澳门顺德联谊总会理事长 、 顺德区政协委员 , 叶绍文多年来一直为顺澳两地经济 、 社情合作献计出力 。除了参与政协每年组织一次的调研活动 , 他还自觉地在关注青少年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 他常带领青年们去祖国大陆参观游览大好河山 , 让他们增加对祖国的了解 。 1995 年 , 叶绍文和同仁们一起举办了首届顺马港澳青年交流活动 , 影响深远 。 在之后的每一年里 ,这个活动如同奥运火炬传递一般 , 一个一个地开展 。 每年春节前后 , 他都会组织发送一些奖学金 , 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动力 。 他说 :“ 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内 ,不勉强他们在哪里读书 , 但至少要达到大学的文化水平 ” 。 简单地话语 , 浓缩成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 。叶绍文同样是一个家乡情结很浓郁的人 。 回想起小学时第一次回顺德探亲的情景 , 叶绍文表示 “ 相当辛苦 ” , 早上7 点过关 , 晚上 11 点才到顺德大良 。 过关要出示社团的会员证 , 要写介绍书 , 至少要等待两三小时 , 然后搭车到中山石岐 , 再搭船过三次渡才回到家乡 。“ 路上足足花费一天 , 隔两三年才回去一次 ,很怕回去 ” 。“现在驾车从澳门到顺德区中心大良只需 1 个多小时 。” 在叶绍文看来 ,便捷的交通拉近了澳顺两地的乡情 , 近10 年来 , 他担任澳门顺德联谊总会的要职 , 每年至少回顺德 1 ( ) 次以上 。叶绍文已经连续多届担任顺德区政协委员 , 对于顺德的基础建设 、 社情民意都提过一些提案 。 近几年 , 由于政协会议的时间不断压缩 , 叶绍文到镇街调研考察的时间少了 , 提案也就少提了 。尽管如此 , 他对于未来顺德和澳门的紧密合作仍然做了很多思考 。“ 中央给澳门的定位是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沟通平台 , 商品集散中心 , 顺德可以借助澳门这个平台推进与葡语系国家的连接 , 加强与葡语系国家的中转贸易联系 , 一方面拓展拥有 2.7 亿人口的葡语系国家的市场 , 一方面引进葡语系国家商品到顺德 ” , 叶绍文认为 , 虽然不断有澳门人回到家乡顺德投资创业 , 但两地关于经贸方面更紧密的合作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 , 当前的顺德轻工业制造业发达 , 但往往忽略了中转贸易的联系 ,“ 顺德在对外销售这方面 , 可以做更多的探索。此外 , 在两地沟通合作上 , 政策施行的延续性也是叶绍文所担心的 。“ 这个地方的主官可能提出了很好的政策 ,但也许顺德和澳门的合作谈判还没谈好 , 他就调任了 。 而新上任的官员施政思路未必一样 , 这样项 S 就搁置了 ” , 在他看来 , 再好的政策 , 没有得到连贯的执行 , 都将是制约两地进一步紧密合作发展的瓶颈 。他希望大家都能携起手来 , 打造出澳门 、 家乡 、 袓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 他希望 , 明天能越来越好 。 叶绍文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 : 立身树为模 , 根稳何妨枝叶动 ; 处世钱作样 , 内方还要外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