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东门
2020-09-10冷玉
冷玉
本期关键词:栗、茹藘(rú lǘ)
写在前面:栗子甘甜味美,营养丰富,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诗经》中有多首诗提到栗,可见栗的栽培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这首《东门之墠》描绘郑人在东门祭日男女相会的繁盛景象,我们来一起学习。
【识 物】
1.栗
距今六千多年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栗、榛、松和朴树的果实。两千多年前的江陵战国和西汉的墓葬,均发现有板栗坚果的遗迹。栗子树是我国最早的栽培树种之一,在《诗经》时代,已有许多野生的单株或栗林。
栗子富含淀粉及其他重要营养成分,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如《清异录》所言:“晋王尝穷追汴师,粮运不继,蒸栗以食。军中遂呼栗为河东饭。”板栗类木材纹理直、坚硬、耐湿,是良好的建筑材料;树皮富含单宁,是制革工业原料;叶可作蚕的饲料。
2.茹藘
茹藘即茜草,是自古即盛行栽培的染料植物,紫赤色的根部含茜素及茜草酸等成分,为红色染料,专供染御服之用,称为“染绛”。“缟衣茹藘”,意思是用茜草染成的红色佩巾。
【读 诗】
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①,茹藘②在阪③。其室则迩④,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⑤家室⑥。岂不尔思⑦?子不我即⑧!
注释:①墠(shàn):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②茹藘:茜草。③阪(bǎn):小山坡。④迩(ěr):近。⑤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⑥家室:房舍;住宅。⑦不尔思:即“不思尔”,不想念你。⑧不我即:即“不即我”,我不想亲近你。即:走进;接近。
《诗经》中有关城门的描写,“东门”出现最多,这与我们熟悉的古代城市直到现代建筑通常都遵循“坐北朝南”的布局似乎不甚相同。《诗经》中表现出的周人出行和聚会以“东门”为主的情况,是周代中原各国城建布局的反映,城市的布局坐西朝东,以东为尚。这一城市布局直到东汉以前,包括西汉京城长安的城市布局都是如此,长乐宫和未央宫也是“坐西朝东”的布局。而后来“坐北朝南,以南为尊”的城市布局是从东汉才开始的。
周代初期,中原各个都城的布局大多仿照洛邑西小城连东大郭的形式。“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其中小城为王城,居住者为王公贵族,建筑以宫殿和宗庙为主,东部的大郭主要用于安置“国人”,成为市民的生活中心,大小集市也集中在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出行,自然也就与东门有很密切的关系。
东门外有“墠”,为一块平坦之地, 在周代前期作為祭祀之用。从诗的内容看,诗中描绘了郑人在东门祭日的繁盛景象,实际是青年男女借机在这里相识相约,隆重的祭祀场所同时也成了青年男女约会定情的一个社交场所,在《出其东门》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所描绘的场景亦可以证明。因此对于《东门之墠》的诗旨,古今认识较为一致,历来学者大都认为是男女之词。“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一句更是全诗妙笔,虽然和心仪的情人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若有现代诗朦胧之意境。
【链 接】
上古之人,万物有灵的观念盛行,故以为神灵平素皆居于木石,是故有社木之说。《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淮南子·齐俗训》亦云:“殷人之礼,其社用石,周人之礼,其社用栗。”周人以栗为社木,当无疑问。《东门之墠》中也有“东门之栗”四字为其遗风之证。东门外的这一祭祀场所,不管在春秋时期是否仍然作祭祀之用,它作为前代遗留下来的一个传统活动场地,为当地人所经常光顾应是可以想见的。
积累
《诗经》中的果树
1.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邶风·凯风》
2.南有樛木,葛藟(lěi)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周南·樛木》
3.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鄘风·定之方中》
4.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
5.隰有苌(cháng)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桧风·隰有苌楚》
提示:1.酸枣 2.野葡萄 3.榛子 4.梅子 5.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