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0-09-10李文杰

新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

李文杰

摘要:德育教育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心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初中生养成独立思考、具有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失去理想信念,造成他们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弱、心理素质不佳等等,甚至有的学生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要注重德育教育质量,不能一味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德育教学。面对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提升自我素质,然后寻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提升初中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

一、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青春期普遍存在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为缺乏自律意识、情绪管理能力差、叛逆心理强等。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极强,片面的追求个性,在现在各种信息交杂的时代,由于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消极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信息和行为所影响。同时,由于此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型,可塑性强,这个阶段,如果不加强德育工作,不在学生德育方面进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作为班主任,平时和学生打交道最多,对学生的约束力也最强,在平时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为国家夯实人才基础,很有必要。

二、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在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错误的观念,即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判断出现了偏差,甚至会采取相对较为激进的教育方式。然而,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价值观念还为没有完成成熟,如果使用过分激进的教育方式,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德育工作必须保持高度的实效性,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适应期,使其拥有完善的判断、思考时间后,并且对德育课程和教师的教育持有认可态度后,再进行后续的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并最终反馈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之中,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向上的观念,才能落实德育课程的价值。

另外,每一位学生因其学习能力、家庭环境、性格思想等客观因素影响,在价值观念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为了确保学生获得最有质量的德育教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培养出最具价值观念、辨识能力的初中生。

(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在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网络技术普遍出现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打破德育教育刻板、实效性较差的现象,有效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构建专属于本校学生所用的互联网平台,上传一些生动形象、趣味十足的视频,辅助理论知识的教育输出。同时,师生之间还可以就学习过程中问题,在互联网平台上更好的沟通与交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技术运用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过分沉迷于互联网,如何规避互联网上错误的价值观念传播等。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权衡好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利弊后,再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

(三)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德育教育区别于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课程,其突出价值是最终反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不足,做到进一步启发自身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品质。因此,为了最大化德育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教师除了系统性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分析与传授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有序展开实践操作工作。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其平日学习生活中的困境与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发挥作用解决切实问题。

(四)借助班会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在过往的教育经验中,教师往往没有充分利用好初中的班会课程,仅仅将班会课看作自习课或其他课程的拓展。而班会课程正是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以“一次月考的总结”为例,教师能够借此机会,深入浅出地展开德育教育的相关工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次月考做出总结与分析,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敦促其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再进一步。对学生而言,这是一次良好的机会,为其下一阶段乃至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众所周知,考试的结果因人而异,而教师也要利用这一契机,有效为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针对表现相对出色的学生,教师应当教育其戒骄戒躁,切忌一次取得良好成绩后就骄傲自满。而对于表现没有那么突出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帮助其引导重新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对其未来长远发展与学习提供力量,帮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五)通过实践促进德育教育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展开教育工作以外,教师还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有效的线下实践活动,从而有效落实建设学生精神文明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德育精神。教师要与当地的职能单位积极联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务劳动,让学生感受到环卫工人、社会职能人员工作的不易,从而更好地帮助其建设良好的意识,驱动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在潜移默化间强化其思想品质,达到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社区养老院等单位组织文艺汇演,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与老人们多交谈,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或者帮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减轻老人的负担,从而让学生继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六)把握德育工作节奏与时机,建立德育评价激励机制

德育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学生的品格形成,德育工作的成效,更多的体现在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为人处世。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制定好计划,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要一步一步推进,考虑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把握德育工作的节奏与时机才能取得切实有效的成绩。

此外,必须认知到,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如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评价制度等。班主任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对品德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和鼓励,对品行低劣的学生进行惩罚,这种赏罚分明的态度,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激励或约束。

三、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为祖国输送“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连伟繁.浅析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23+127.

[2]邓秋,梁友志.渗透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93.

[3]金艳茜.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177.

[4]王娟.初中德育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