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下)
2020-09-10李文科
李文科
上一期我们回顾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本期我们一起来复习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
一、战国七雄
【要点归纳】
1.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增兵减灶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真题讲解】
例1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赤壁之战
解析:本题通过《史记》中的相关记述考查长平之战,除考查基础知识外,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题干关键词“赵括代廉颇”“武安君(白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导致赵国军队大败,四十万赵军投降秦军后,除年幼者240人被放回赵国报信外,其余都被白起活埋。
答案:C
【高效特训】
1.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以下哪些属于战国时期的战役?( )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城濮之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二、商鞅变法
【要点归纳】
1. 背景和原因:(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2)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益;(3)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 时间:公元前356年。
3. 支持者:秦孝公。
4. 主要内容: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5. 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真题讲解】
例2 (2019·广东)对下图所示的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变法。
答案:A
例3(2019·黑龙江·龙东地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
A. 商鞅
B. 李冰
C. 秦穆公
D. 晋文公
解析: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商鞅变法的准确把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高效特训】
2.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这一措施直接( )。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承认了土地私有
C.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A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被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面对材料二所述土地出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案:
(1)富国强兵;秦孝公。
(2)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成效: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國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