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启发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10范雯萍
范雯萍
摘要:启发式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原则还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其思想本质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作为施教的整体过程。进行启发式教学,既体现了教法的革新,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关键词:启发式;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的认识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引导、指导、开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主动实践的教学统称。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就是说凡是能调动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一切方法都可称为启发式教学,是寓于各种的具体教学之中。它是以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从中总结和概括出教学共同性质和规律,它既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方法论。
二、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
启发式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而不是简单形式的一问一答。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体现在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因此,启发式就被当作是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一问一答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提出一些本来就不具备多大启发意义的简单问题或解答,让学生回答:“是”还是“不是”,而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和钻研。也有的教师规定自己“怎样启”,学生只能“怎样发”,不允许学生有“越位”现象。这也反应中考试中,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观点,往往被粗暴地扼杀掉,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制于教师预先设定的答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还有的教师把“启发式”变成“表演式”,教师成为能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的高明的“杂技”演员,尤其是教师表演式的一试就灵、一列就对、一验就准,把启发过程变成神秘的“魔术”,学生知道现成结论而看不到来龙去脉。这些都是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歪曲理解,也是教学实践中最为严重的误区。
三、启发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
运用启发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改革“填鸭式”的教法,更要改革教学观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学”。
1、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贯穿于整个程中。如忽视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学,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必须服从教学的目标,形式为思维所用,教师要及时创设课堂的情境,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无论是设疑、激趣,还是诱导、点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一段距离,使学生在差距中思考、感悟、挖掘、变通,从而发幽探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不宜多提“是”与“不是”的回答问题。在“是”与“非”的判断中,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侥幸答对的心理,不能培养刻苦钻研和积极动脑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掌握新的知识。
2、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突出“优”。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合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内在的联系,设置启发提纲,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案例,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受阻的可能性,精选案例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为外因的指导作用,运用启发式促进学生内因的变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将“激励——案例分析——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程序合理安排,步步深入地启发诱导。
3、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是具有主体性、整体性的人,是处于发展中,具有潜能、有个性差异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应当充分研究和充分了解这个世界。所以,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是不断引导学生并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区把握问题的实质,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出个性的独特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因此,要克服启发式中无视个体存在的倾向,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培养每个个性的创造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允许学生的偏见存在,因为偏见往往是个性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合理的偏见和执着的追求可以确保个性创造才能的发挥。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相适应,在师生关系上,专制的绝对服从的甚至是奴化的人格不平等主张一直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基本上抹煞以至否定了师生间的平等。虽然我们现在进行的现代教育,但包括在师生关系学上的专制观念在内的各种封建教育的“遗毒”,仍然影响着不少现代教师。当然,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例如,许多教师总让学生对自己有敬畏感,总是在推崇一种我训你听,我教你学、不喜欢学生质疑,唯我独尊,因而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启发式教学要求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为此,首先有赖于师生职能的重新定位,教师只是指导员、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支配者,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任人摆布的“奴隶”;其次有赖于教师“重心”的降低,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再次有赖于放松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充分舒展个性。
5、正确对待学生不同的观点
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多向型思维,这种思维正是各具特色的个性反映,其中蕴含着一种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这种思维苗头可能较稚嫩,却颇具有生命力,切不可轻易否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个案分析时,往往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阐明自己不同的观点。当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应正确对待,首先分析其观点有没有理论依据,对正确的或独到的意见要鼓励、表扬,即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教师也应耐心分析,以理服人,千万不可随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進行社会实践。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是启迪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启发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既体现了教法的革新,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