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维度与项目设定
2020-09-10李润
李润
接受实效是施教效果的终极认定,具有根本性。传统接受实效的判定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如何进行科学的量化是理论研究的课题和趋向。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取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测评维度,在此基础上分析项目设定的原则和流程,为接受实效的判定提供量化标准和实操指南。
接受实效;测评维度;项目设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如何?从内化角度讲,内化的过程是潜藏的,我们无法观察或追踪的,因此不能做出直观的评判。从外化角度讲,外化的过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何进行科学评估历来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题。传统评估方法倾向于对接受实效做整体化描述,在程度层面做模糊化处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维度不明晰,接受效果难量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维度
(一)认知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运行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在特定的环境下大脑获取大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感觉信息,接受主体把感觉信息联结成知觉信息。随后在接受活动中,感知信息能否顺利进入到注意环节。在注意的基础上,大脑会采取映像、语言等形式对注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存储。接受主体对储存的信息进行翻译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化过程实质上属于认知層面,可提炼为认知维度,分解为感性认识维度和理性认识维度。
(二)情感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体现为一种链式的连续反应过程,看似一气呵成,实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角度来看,情绪和情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感性表达,不仅体现了接受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效果。据此,情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一个测评维度,分解为情绪维度和情感维度。
(三)意志维度
如果说认识过程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外化过程就是内容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意志的坚持,体现了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兴趣、认同程度甚至是信仰层级。据此,可以将意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一个维度,分解为意志准备维度和意志执行维度。
(四)行为维度
行为是判定接受主体思想政治素养的直观参照,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终端,是思想从隐性向显性的直观表达,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评判必须将聚焦点后移,突出接受的实践特性。实践属于行为层面,可提炼为行为维度,分解为主动行为维度和被动行为维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项目设定
维度的科学构想是测评思想教育接受实效的基础和前提,项目的合理设定是判定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核心和关键。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以维度构想为基础完成项目设定,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借助软件对测评的维度和项目进行技术性分析,以最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维度和项目。
(一)项目设定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维度构想具有较高的通约性,但需要根据测评对象的身份层次、理论政策的更新发展等对项目进行适时调整。第一,针对性。项目要突出对象特色,不同的调研群体需要进行不同的项目设定。第二,发展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项目设定,要充分考虑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创新,适时对项目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突出时代特征。第三,典型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需要进行甄别挑选,突出典型性。要以测评维度为统领,将代表性强、关联度高的内容进行处理,实现隐蔽性表达,避免指向性导引。
(二)项目的设定流程
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的权威性、全面性关系到项目的科学性。第一,提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可以从认知心理学、传播学、哲学解释学的视野予以考量,通过相关理论的指导,提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项目。项目提取后,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社会学背景的教师以及部分调研对象,对项目的内容、措词、表达等提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修订完善。第二,项目的归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有的项目具有通约性,对不同群体普遍适用,是一般性要求,而有的项目仅适用于特殊群体。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项目基于维度构想进行归类的同时,需要依据一般性和特殊性要求进行再归类。
2.项目修订。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问卷编制完毕后,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具有科学性,需要首先对问卷进行预试,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效度检验、信度检验,以作为编制正式问卷的依据。一是项目分析,在检验过程中,主要对思想中政治教育接受测评项目的区分度和相关性进行评定,对于不达标的项目予以删除。二是因素分析。项目分析完后为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应进行因素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量表中,按照常用的主成分分析与共同因素分析抽取成分和因素,找出潜在的结构,对照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测评维度和项目设定的研究构想,对维度和项目做进一步调整。最后,要继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测评量表的各层面与总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最终确定维度和项目,形成正式问卷。
3.项目管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研究者协同攻关和合作意识不强,在维度构想和项目设定上缺乏統一性和延续性,造成测评结果无法进行纵向的比较,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因此,达成维度共识,重视项目管理势在必行。一方面,建立项目库。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项目,可以依据测评维度、适用群体、项目性质等不同标准做出不同的类别划分。项目库至少涵盖如下版块:通用版块,对所有调研群体普遍适用;专用版块,只适用某些特殊的调研群体。通用版块和专用版块同样也要基于维度构想进行项目归类。另一方面,调整项目库。项目的调整分为定期调整和不定期调整。定期调整主要按照一个时间段(一般为1年),将该时间段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及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研究成果做系统梳理,加工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调研项目,充实项目库。不定期调整是对当下出现的重大理论创新、时事热点等内容进行项目化加工,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测评服务。如此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调研问卷的编制会趋于简便、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的群体间横向比较,群体内纵向比较亦成为可能。
概而言之,“思想的内隐性、实效的延迟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致使接受实效的评估难以用确定的指标因子和精确的方法进行测量”,但并不能据此就认定思想的评估本身无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评估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接受效果的认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何以有效,取得了多大的实效,是否需要参照标准?如何需要,其所依据的参照标准是什么?如果不需要,效果又是基于什么参照系来认定?二是测评误差的规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呈现可能即时也可能延时,表现为动态的演进过程。而施测是在具体的时间节点开展,体现为静态的评定结果。如何化解两者的矛盾?被试者当下的情绪情感状态,调研的方式方法等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的调研结果产生影响,这些误差如何规避?如果不能规避,怎样降低误差?或采取什么样方法予以补救?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林英.道德内化论[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妍,张大勇著.心理学与接受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3]王恩江,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评价原则及维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