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通平台下《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研究
2020-09-10龙茜王玉侠
龙茜 王玉侠
通过借助于电脑端网络课程平台和超星学习通手机端平台,进行《运动解剖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分别从教学课程资源、教学辅助资源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和拓展知识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行《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进行研究,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在手机上可以直接获取教学资源,突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使得课程内容不限时间、地点等因素直接呈现给学生,更有利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学习通;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通过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与人体结构及运动器官之间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科学的运用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进行体育实践的训练与指导[1、3、5],在发展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运动水平及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来提高教学质量,如:教材图谱、幻灯片、模型和标本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给人们带来快捷生活的同时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研究以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第三方智能手机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学习通平台下《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辅助教学资源建设和拓展知识的建设。首先在课程建设中,以《运动解剖学》第三版为大纲,总体思路是最大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出学生的地位,通过学生为中心来达到预期课程建设,在设计中满足学生最大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辅助老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网络课程的建设还有制作简单、费用低、容易操作、资料丰富等优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文本是以word文档、PPT、图形、图像、动画音频等完成的。图形是以教材为参照进行了网络搜索以及课外书籍的收集而采用的,通过图像加文字的双重解释,避免了文字的抽象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加强对教材的客观印象;动画音频是通过网络資源加以整理而完成的,简单明了的动画加上音频的效果,完整的视听结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以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为主,将做好的课程资源进行上传与制作,针对排版、教学安排和学生需求得考虑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辅助教学资源建设
课后练习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手段,它能给老师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更是一种对老师的客观评价,这也就说明课后练习具有知识、教育、评价的作用。知识作用是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复习所学内容,从而达到知识记忆与运用来获得系统的学习,是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方面需要学生在练习时使用科学的思维观念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通过习题来激发对《运动解剖学》的探索兴趣。评价作用主要是对老师授课的客观评价,教师通过检查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授课计划、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外练习是由习题库与单元测试两部分构成,习题库是按章节进行分类,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问答题,从而将所有章节的试题汇总成整本教材的习题库,教师每讲完一个章节后就可以通过平台给学生进行线上的习题练习,学生完成后直接提交,老师在终端可以看到所有同学的提交记录,并最终会形成一份成绩分析,每一题的通过率,错误概率等等,这就体现了前文所说的习题功能的重要性,更加说明了这种教学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反馈更高效、更快捷、更方便等特点。
三、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体形态与体育运动及日常活动时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规律,根据《运动解剖学》与实验教材的学习后进行相结合,从中挑选了8个具有完整流程的实验主题,其中2个综合性主题,6个验证性主题,采用精简的内容排版制定出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实验内容。这需要学生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动作技能进行独立的观察、对比、分析、描述、记忆、和归纳总结等过程,自主去获得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过程中考虑到器材资源有限等问题,所做实验要求学生要将教材、标本、模型和教材图谱等进行有机统一的学习与思考来达到实验授课的目的。此外结合体育专项训练中的情况进行简单有效的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让学生亲身进行指定动作的体验与尝试,由理论到实践的有效结合来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方法,根据身心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有效训练、进行预防运动损伤和进行运动康复等有效手段,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训练中去。
四、网络拓展知识的建设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和探索性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使其获一生之技”教育就是这个道理,不但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教材知识只是个例子,不能为教材而教教材,而将学生固于狭窄的学习视野中,因此课外拓展也必须立足于教材文本,不能为拓展而一味的拓展[7]。《运动解剖学》的网络拓展知识主要是结合我们学院的专业及技能来开展的,主要是运动技术案例、运动损伤及预防和伤后康复治疗等常见实际问题,其作用在于开阔学生视野,脱离课本知识,结合自身运动体验来感知课本知识,使其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来启发思维。针对专项设置来结合运动技术及伤病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可以改善自身动作问题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学习科学的技术动作,完善自身的技能发展,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五、小結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学院本科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体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人体测量与评价等体育专业的基础。学习通平台下《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研究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许多不足,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总的来说,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发现者。
参考文献
[1]张建军,石峰.《运动解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09):19-22.
[2]毛竹.“运动解剖学”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6(05):144-146+148.
[3]秦立金. 《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网络教学课件的研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4]成家茂,张本斯,朱建华,王勇,杜赵康,张秀君.地方高校《运动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初探[J].科技展望,2016,26(16):306-307.
[5]曹俊芳. 多媒体技术在《运动解剖学》教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
[6]张平.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7]李宝娣.从文本走向生本 拓展课外资源[J].江西教育,2011(Z6):110.
[8]李世昌.运动解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龙茜(1999.03-),男,江西萍乡人,南昌航空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是运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