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心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2020-09-10胡凤琴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生

胡凤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教育相关部门提倡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篇文章中,笔者将浅议教师可通过关注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加强和家长联系的方法教学高中心理学。

【关键词】高中心理学  学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3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渐渐提高了思想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近些年,为了促进学生能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应对学习和生活,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开设心理学这门课程。开设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幫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一、教师应关注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影响下,很多高中学校不仅开设基础课程,还开设心理学这门课程。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不仅说明教育相关部门对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重视,还说明这门课程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不知道该采用何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基于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是最有效的教学法之一。虽然很多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地教学心理学,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笔者并不否认每位教师为教学工作的认真付出,但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只有教师积极地关注学生,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其中包含诸多精辟的理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心理学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笔者极其不赞成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其讲解高深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主动关注班上的每位学生。在关注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这将助力教师能有所依据地进行教学。如若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心理教学,不仅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而且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可能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并且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心理教育才能体现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要想关注学生,教师应该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认真教学的同时也应该观察学生每天的状态。通过对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他们每天的情绪等信息。据相关心理学资料显示,大多数高中生都普遍具有叛逆的性格特点,如若教师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误入歧途。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之前,教师应确保对每位学生有大致的了解。虽然心理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但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给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这部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高中生较为敏感,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切勿以极端的方式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关注学生的目的是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所以教师还可以采用和学生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谈话之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以朋友的角色和学生进行交谈,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了信任,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地和教师交谈,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二、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高中心理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不宜花过多的精力于理论知识教学中。为了保证心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简单地说,案例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并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的心态。据观察,很多高中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疏导,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心理学的案例,让学生扩宽学习视野,并增加自己的见识。

要想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即精心准备案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师切勿给学生提供一些不适宜他们学习的案例,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选择性地提供案例。如若学生存在厌学的倾向,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的案例,并且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若教师发现学生肩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则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压力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压力对一个人的消极影响,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案例给学生讲解缓解压力的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轻松地学习。当然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明晓的是,给学生提供相关案例的目的是给予学生相应的疏导,因此无论给学生提供何种案例,教师都应该以此案例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

三、教师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

教育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其会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支撑。因此,要想保证心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据观察,很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情况有所不同。在和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真实地告诉家长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还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只有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家长们才能感受到教师对其孩子的关注和关爱,从而协同教师教育学生。近些年,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职责,作为家长无须花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沟通的方式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可能比学校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只有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教育才能保证心理学教育的效果。

近些年,心理学这门课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上文中,笔者简要阐述了心理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

参考文献

[1]孙云明.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科学咨询,2019,000(039):72.

[2]曾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1):76-78.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