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020-09-10何莉
何莉
【摘 要】科技的快速进步让现代教育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注重学生个人成绩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也让社会对人才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寻找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爱程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169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氛围压抑,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此现状,教师应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
过去的傳统教学模式对许多教师影响较大,在新时代背景下仍有部分教师未能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未得到更新。国家应试教育使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学科知识,并不能联合实际生活对知识进行记忆巩固,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转变被动的课堂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仍然以自己讲课为主,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部分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时间有限,若将大多数时间花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上便会使上课时间不够充裕,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会出现让学生直接照着抄写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挫[1]。
(三)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许多教师的授课中并不重视对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多都是学生在教师画出课程重点后将知识摘抄下来,随后靠死记硬背将知识点记忆下来,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并没有参与到教师的课堂当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策略
(一)创设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挖掘更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情境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的学习选取合适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完成自身学习任务,提高教师课堂质量[2]。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坚持依宪治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人大代表在宪法修正中行使自己表决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将课文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分享宪法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二)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国家对教材的设置有自己的要求,要在适合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设立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情感价值,在长期的反复记忆与实际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青春的邀约”教学为例,青春期正是初中学生正在经历的阶段,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回答,比如: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你对青春期变化的看法。由于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经历相关,所以学生能在较快时间里给出自己的回复,且能从自身出发思考该问题,在回答教师问题的同时也能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方面带来许多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时可用的教学资源逐渐变得丰富。教具不再只有黑板和粉笔,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得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有较为直观的了解,使用电子白板的书写板,有效避免了粉笔粉尘飘散现象,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微课、公众号的使用都能使学生在课下时间自由学习[3]。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你在公共场所遇到过哪些行为?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随后利用多媒体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遵守社会规则的典型案例播放给学生观看,同龄人的视频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同学之间开展相互讨论,互相分享感受与经验,取长补短,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应注重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有侧重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包雅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99.
[2]顾莉,刘雪纯.“让学引思”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6):109-112.
[3]扈占有.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J].科幻画报,2019(08):155-156.